393家平台持证运营:网约车市场进入“合规深耕”新阶段

据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8月31日,全国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公司达393家,较7月新增1家 。这一数字背后,既折射出市场主体的持续活跃,更凸显出行业从“规模扩张”向“合规提质”的深度转型,叠加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探索,中国网约车市场正呈现多元发展新格局。

393家平台持证运营:网约车市场进入“合规深耕”新阶段-有驾

平台数量的稳步增长,与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正向呼应。自网约车纳入规范化管理以来,“持证经营”成为市场准入的硬性门槛,从7月的392家到8月的393家,平台数量的小幅波动印证了“严进宽出”的监管逻辑——既保障市场活力,又通过许可制度筛除非合规主体。从市场结构看,头部平台与区域型平台形成互补:滴滴、T3出行等头部企业占据主要订单份额,而如祺出行、风韵出行等平台则凭借高合规率在细分市场快速突围,8月如祺出行订单量环比增长25.3%,稳居行业增长率首位 。这种分层竞争格局,让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获得适配服务。

合规化已成为平台竞争的核心护城河。8月订单合规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许可的订单占比)排名显示,如祺出行、风韵出行、喜行约车位列前三,其中如祺出行累计25次拿下月度合规率第一,成为行业合规标杆 。这一趋势并非个例,武汉、唐山、重庆等多地近期密集出台合规化新政,武汉明确要求9月20日前清退所有不合规司机,唐山推行“一车一档”管理制度,监管部门与平台联合执法成为常态。合规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平台订单量与用户信任度,倒逼企业将合规管理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布局”。

在合规基础上,技术创新正打开行业增长新空间。头部平台已率先迈出“有人驾驶+自动驾驶”融合运营的步伐,如祺出行自2022年推出Robotaxi运营平台后,目前已部署超300辆自动驾驶运力,覆盖广州、深圳等多地的4000余个站点,安全运营里程突破400万公里 。其近期启动的“Robotaxi+”战略,计划未来5年覆盖100个核心城市,构建万辆级车队与三级运维网络,将技术探索转化为规模化服务能力。这种“合规筑基、技术赋能”的路径,为行业突破运力饱和瓶颈提供了新解法。

值得注意的是,393家平台的背后仍暗藏挑战。当前全国网约车驾驶员证数量超748万本,车辆运输证超320万本,供给过剩导致部分城市发布运力预警,司机收入空间被压缩。同时,聚合平台与自营平台的合规标准差异、区域监管尺度不一等问题,仍需进一步通过政策细化与技术手段化解。

393家持证平台的数字,是中国网约车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阶段性注脚。从野蛮生长到合规深耕,从单一出行服务到“出行+科技”生态构建,行业正以合规为锚点、以技术为引擎实现转型。未来,如何在保障合规底线的同时激活创新活力,在平衡供需关系中保障司机与用户权益,将是393家平台乃至全行业需要持续作答的命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