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新网原创】
“内燃机产业链已经从对标国内走向对标世界一流。”日前,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表示,连续召开的九届内燃机可靠性国际研讨会让整个产业链在技术发展上达成共识,在高质量、高可靠性上达成共识。
谭旭光
10月31日,由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九届内燃机可靠性国际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本届大会以“可靠性技术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延续了以往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平台定位,云集线上线下1500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共同探讨内燃机可靠性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促进内燃机行业的链合创新,推动我国内燃机可靠性技术进步,助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拼搏 从追赶到并跑
可靠性之于内燃机的重要性,就像水之于鱼,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校长金冬寒所说:可靠性作为评价内燃机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内燃机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配套装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深刻影响着我国内燃机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
关于可靠性,潍柴最有发言权,把可靠性作为企业发展差异化战略的潍柴,既是开拓者、引领者,也是参与者、见证者。
这不仅源于潍柴发动机向来在用户群体中有“可靠 耐用”的口碑,而且潍柴拥有行业唯一的企业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可靠性”为研究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潍柴牵头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奥地利AVL公司等19家国际内燃机行业领先的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
把“客户满意”作为企业宗旨的潍柴,坚持把“可靠性”这一客户的主要需求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围绕内燃机可靠性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并收获累累硕果。
从B10寿命这个衡量发动机可靠性和寿命的关键指标可以看出变迁,由30万公里到50万、100万再到180万公里,B10寿命指标不断攀升。从我国发动机最大的差距在可靠性,到如今的迎头赶上、同步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在美国市场,潍柴产品的可靠性比当地产品有明显优势,潍柴走过了一条长达十年的道路。
今年9月,潍柴发布了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热效率的重大进展得益于可靠性的研究,五大专有技术中的协调设计技术就是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热效率突破50%作出了重大贡献。
邢敏
搭建平台 推动行业发展
可靠性的提升已成行业共识,以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技术创新联盟为依托,潍柴一直坚持把研讨会打造成引领行业可靠性技术升级的重要平台,从而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具体而言,潍柴在内燃机整机可靠性、关键零部件可靠性以及内燃机可靠性预测与评估技术等领域,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共同推进内燃机可靠性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共性难题的解决。
同时,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设置15项左右的开放课题,资助内燃机行业开展热疲劳技术、机械疲劳技术、摩擦磨损技术、密封技术、可靠性预测技术、故障在线诊断技术等可靠性关键共性技术。并通过每年一届的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将潍柴覆盖全寿命周期的可靠性正向设计及开发体系和可靠性技术研究成果进行分享。
几个数字可以佐证: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累计投入1875万元基金,资助开放课题68项,针对内燃机可靠性方面重大的技术难题,支持国内外相关研究单位开展技术合作项目75项、科研经费达30331万元。
上海交通大学姜传海教授就是参与其中的一位专家,专长材料的他以开放课题的形式,与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内燃机某一部件残余应力的问题,来提升该部件的精度,从而改善内燃机的效率,延长了产品的寿命。
开放心态 迈向世界一流
经年累月的坚持和投入,高质量报告和课题,高层次的出席嘉宾,使得每年一届的内燃机可靠性国际研讨会逐渐成为行业盛会和业界知名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此次研讨会,内燃机领域的院士再度齐聚一堂,熠熠生辉,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万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维民等3人,以及美国工程院院士1人,数量史上最多。
金东寒
苏万华
刘维民
此外还有42位专家围绕内燃机整机可靠性、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和内燃机可靠性预测与评估三个技术方向分别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受疫情影响,MIT、AVL、FEV、美国西南研究院、潍柴海外创新中心等多位海外专家则通过视频的方式参与到大会中来。
随着明年全面实施国六,在国六排放阶段,后处理可靠性问题凸显,如老化、尿素结晶等问题,将是行业共同面对的难题。为此,后处理的可靠性成为此次研讨会的重点之一。从中也可以看到,可靠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强烈的发展需求。谭旭光表示,潍柴将充分发挥平台对促进“产学研政用”链合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坚持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携手广大行业同仁,不断加速内燃机核心技术和重大原始创新攻关,为世界内燃机行业发展、为中国内燃机行业迈向世界一流贡献更大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