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江淮汽车最近又卖得不错,产销快报一发,满屏都是增长,仿佛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阵江淮风。只不过这阵风刮得有点蹊跷,明明是快报,却像灵堂上的喜报,数据一串又一串,堆砌得让人有种“不要脸也能成大器”的信念。你看它销量环比增长28.77%,就好像刚做完一场自信心手术,刀口还没摘线,就开始给同行们做心理按摩:兄弟们别慌,历史的齿轮在我这多转了几道牙花子。
说起这个环比增长,听起来很科学,仿佛只要加个“环比”,全公司都能集体升空。但你细想,这玩意儿的神奇之处在于比谁都短,与上个月自己比,像考试只跟昨天的自己比,总能找到点提升空间。只要你上个月足够摆烂,这个月哪怕多卖两个轮胎,都能写一篇自我表扬报告,然后配一张员工踏水而行的海报,气氛热烈得像鸡血公司年会:你不是在工作,你是在“见证奇迹”。
当然,公司产量也很有一套,一下冒出来27601辆。你以为这些车是都卖出去了吗?这就像班级里统计“全员到齐”,其实有几个人是被拖来的,剩下的都是椅子上被风吹起的书包。乘用车占据40.32%的总产量,销量接近一半,给人感觉这家车厂好像在自问自答,“我卖得多吗?当然,快过年了嘛!”可多半还是在自娱自乐,自己的车自己开,自己的增量自己表扬,自己的榜单自己刷,倘若真有同行路过,可能会疑问:你们是蹭了北京早高峰还是新开发的江淮顺风车路线?
再看全年的数据,累计销量19.06万辆,感觉这家公司的算盘比别人的格外响亮。数字大到看不清边界,要是看着不够大,还能加上带小数点的尾巴,例如“19.06万辆”,把“零头”都成就感写出来,仿佛下一个刷单客服就要藏在那个“0.06”里。商用车领域也没闲着,新能源轻卡销量超9200台,同比增长46%。这种增长,好比学校食堂把剩饭同比涨价,你没多吃一口,但账单的幸福指数涨了快车道。
谈到新能源,江淮汽车的表现跟网上那些“人均健身达人”有得一拼,人人嘴上都在跑步,可跑起来的还是老哥们。新能源重卡累计交付逾2800台,同比增长超180%。这数字也忒快了点,像电动自行车加装火箭推进器,往前飚的姿势快要跟数据一样脱轨。反正数据是自己的,想长就长,谁还不是个Excel高手呢。皮卡也没闲着,继续坚持油电协同发展,仿佛在说,“纠结新能源还是油车?我们江淮都有!买一个送一个,双份焦虑,三层纠结。”
除了“内功养生”,江淮还资深“国际达人”。海外战绩说得眉飞色舞:5个年销超万辆市场,2个年销8万辆的区域集群。这听着怪热闹,像家长给自家孩子报补习班,说“我孩子英语全年都在进步,书都读烂了。”至于出口业绩,连续十四年行业第一,活脱脱一副“这个村我罩着”的姿势,感觉下一个行业标准就要出自江淮洗衣机了。只不过,全球竞争力这玩意跟早上挤牙膏一样,你挤得出了,早晚还得自己刷。
尤其是这一阵江淮的“尊界”品牌,和华为联手一搞,直接从民间小作坊奔着高端会所去了。尊界S800上市才八十来天,大定就破了1.2万辆,单价更是让人膝关节脱臼,70.8万到101.8万,多买一辆能在成都开个火锅店。这车标榜纯电和增程双动力,主打科技先锋,气场十足——其实就是赌你能看懂增程电机的图纸,否则恭喜你喜提官方小白:科技是你的,车也是你的,理解是厂家的。
此番神操作下,公司一边贡献数据,一边找媒体给自己拍马屁,快报里只差植入一句“感谢国家感谢父母感谢路边电线杆”。毕竟这年头,不拼新能源拼智能,不拉华为拉算力,哪家公司没刷过几年“科技自信”?大家都在搞智能化转型,有种人人都是阿尔法狗,个个都要下围棋,最后全员下成跳棋——反正都是智能,谁还在乎黑白块的格局?
江淮当下的策略就像一场全民大逃杀,你能做的就是在技术浪潮里抓住最贵的鸡毛。各种“深化合作”“战略布局”挂嘴边,搞得像公司楼下门口挂着“今日特价:新能源和智能化任选”横幅,老天保佑下次换购还有赠品。说到底,无论产量、销量还是国际出口,这年头数据就是战斗力,你不看总量只能拿环比,你不拿环比就抓同比,实在没了还可以修改统计口径,反正现实怎么干就是了。
造车这事本就玄妙,每家厂商都在表演“数据魔方”,有的边玩边抖机灵,有的靠营销驱动销量,有的往国际市场上贴金,有的躲在自主创新的PPT后,连“安全带”都要上报到“自主研发”。可车市江湖,永远只有一个现实——谁数据大谁家人多,谁家人多谁脸皮厚。反正能把环比和同比做成自我标榜的法宝,这年头,成功不是离你远了,而是离你钱包近了。
市场层面看,江淮和华为的联姻就是一出国产偶像剧,上来就“我带技术你带地盘”,一拍即合,回头舆论场刷屏“国货之光”,网友都恨不得车尾能挂上WiFi密码。高端乘用车销量跟火箭一样窜升,单月销售7588辆,一步到位上了天。老实说,这种涨幅比我去年长胖的速度还快,感情“结构性转型见成效”这话翻译成人话就是:以前不挣钱,现在也许还是不挣钱,就是看起来贵了点。
但问题是,增长这东西,和体重似的,看数据很过瘾,实际体验未必一样。中国汽车业的传统优势和阶段性转型,就像健身房那台跑步机,你跑得很欢,结果离终点依然两千公里。新能源、智能化、国际化,业务讲得天花乱坠,落地还是那一套老把戏:拼国潮、拼合作、拼品牌、拼出口,就是不拼价格战。厂商都想一夜之间完成产业升级,技术革命,草根逆袭,实际摆摊的还是老几样小吃。有些趋势像社交软件上的“新功能”,用了一遍发现“嗯,还不如老版”。
当然了,江淮再怎么努力,也还是离理想很远。智能化不等于智能,新能源更不等于新生活。搞出一堆所谓合作,其实就是让大家觉得公司还活着,只是活得比你预料的“灵魂更加节能”。你只要嘴巴够快,手指够灵,新闻稿足够密,就没人能去问你“到底谁买了这些车”。等到年底报表一出,大家一边鼓掌一边吃瓜,顺便问一句,“你家车有车厘子味吗?”
车市这年头,谁都能把数据写成童话,最后发现童话里没有灰姑娘,只有灰色幽默。厂商自吹成王,用户拍手成公,只有数据还在那里卖萌:“你别看我增长猛,我其实心虚。”新能源化也好,出口布局也罢,最后逼得大家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你想要的未来,早已被PPT实现,什么节点都能造奇迹,什么场合都能画饼充饥。真要说成功,还有一半是把营销吹到群众的心坎上。
到了结尾,我也只能像江淮一样,尴尬地自带BGM。毕竟看了这一堆快报,除了感觉自己工资没涨,还能收获一个超级自信:只要思路对了,产销快报也能写成段子,结构性成功见效是吧?结构我都见了,你那成效什么时候搬来我家门口停着呢?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