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中社
2025款理想L系列新车异响问题集中爆发,维权群逼近400人,车主怒斥“几十万元买个不敢开的车”。一场底盘异响风波,正将理想汽车(02015/LI)从用户口碑顶流推向信任危机边缘。
维权始末:新车异响引发车主不满
2025年6月以来,理想汽车2025款L6、L7、L8、L9智能焕新版车型陆续交付。然而,多位车主反映新车提车不久即出现前轮异响问题。
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大象新闻7月22日报道称,河南郑州的李先生于6月21日以31.88万元购入理想L8 Pro,仅两周后,车辆在低速转弯或刹车时前轮发出“咔嚓咔嚓”异响,“感觉整个底盘都松散掉了”。李先生表示:“花几十万元买的车,现在根本不敢开。”
类似投诉在全国多地集中爆发。知名汽车投诉平台车质网数据显示,仅2025年7月截至24日,针对理想汽车的投诉已高达282条,车型涉及理想L6、理想L7、理想L8、理想L9,绝大多数涉及“转向/制动系统/前后桥悬挂系统/底盘异响”。黑猫投诉平台上,车主反映理想新车行驶千余公里后出现下摆臂异响,甚至有车主称更换零件后问题复发。
一位理想L6 Pro车主表示,提车20天、行驶1000公里后转向异响严重,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车头“咔哒”一声,让人心惊,售后诊断为下摆臂问题,但拒绝换车要求。
多位理想L系列车主也在各大论坛中提到,焕新版提车后不久就会出现左下支臂、右下支臂异响,行驶约2700公里时转向异响明显,即便更换部件后异响仍然会复发。
目前,两个“理想L系列焕新异响”维权群已聚集近400名车主,人数持续增加。理想售后承认问题源于下摆臂球头质量缺陷,承诺免费更换零件,但未提供补偿方案,引发车主强烈不满。
车主们认为,刚买的新车就要更换部件,属于质量问题,要求厂家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补偿。一位理想L7 Max车主抱怨:“车刚买一个月,转弯踩刹车就咔嚓响,花几十万元买个车,不能开,有安全隐患,你敢开吗?”
截至7月24日,理想汽车官方尚未就此作出公开回应,仅通过售后个案处理,承诺尽快解决,但车主普遍对解决方案不满。
历史回响:下摆臂问题非首次出现
理想汽车的下摆臂问题并非新症。
早在2020年,理想ONE就因前悬架下摆臂球头脱出问题引发安全争议。同年11月,理想汽车召回10469辆2020年6月1日前生产的理想ONE,免费更换球销出力更高的下摆臂。然而,2025款L系列的投诉显示,下摆臂相关问题似乎未因历史召回而根除。
2021年6月,杭州车主修先生购买理想ONE,提车当天即发现左前轮低速行驶时发出金属敲击声,维修后右前轮又出现类似异响。修先生透露,车友会中多位车主反馈类似问题,且售后要求其签署保密协议,不得向媒体披露故障情况。2024年5月,山东德州赵先生购买的理想L9提车三天即出现车内“噼里啪啦”异响,售后诊断为模块问题,但拒绝退换车要求,仅提供2000元关怀费。
此外,2025年3月,极智动力报道称,理想L7车主反映刹车时ABS泵“咔咔”异响,多次维修未果;轮胎静音棉脱落问题也普遍存在,售后处理方式被质疑为“治标不治本”。
更严重的是,一位理想L8 Max车主表示,车速107公里/小时时突然开启紧急避let功能,导致车辆差点侧翻,且该问题在同一路段发生三次,售后却以“路面有阴影”为由搪塞。此类驾驶辅助系统故障,直接威胁行车安全,暴露出理想在智能化技术验证上的不足。
同样在2025年,理想汽车的降价策略引发老车主不满。2月28日,理想宣布L系列限时优惠最高3.8万元,刚提车的车主感到“被背刺”,认为品牌为销量牺牲了用户信任。
这些报道表明,理想汽车在底盘、悬架、智能化系统及用户沟通上存在长期隐患,质量与信任问题交织,持续侵蚀品牌口碑。
设计失误、供应链与售后三重失守
理想汽车此次异响风波,不仅仅是某一环节失控,更是设计缺陷、供应链管理混乱以及售后机制不透明三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其一,设计失误为问题埋下隐患。根据车门视车7月24日报道,理想L系列下摆臂异响可能源于多种原因。部分车主援引售后反馈称,问题可能出在下摆臂衬套(尤其是橡胶套)耐久性不足,易因摩擦或受力变形产生异响。此外,安装工艺问题也被提及,若未使用平台起重机,摆臂胶套可能在安装时扭曲,导致异响。维修师傅进一步指出,理想车型的支臂设计可能未充分考虑车辆自重,导致衬套过早磨损。这意味着,即使使用高质量材料,若设计初始就存在误差,也难以通过售后修复补救。
其二,供应链质量控制松懈。投诉平台有车主称,理想汽车的售后直营店曾承认,下摆臂异响可能为批次问题,胶套材质或生产工艺存在瑕疵。2025款L系列焕新版集中爆发异响,指向供应链中某一环节的质量管控失灵。车主推测,下摆臂结构对复杂路况适应性较弱,在刹车或转向时受力集中,加剧衬套磨损。设计缺陷之外,供应链失控让产品一致性难以保证,是“批量复现”的直接原因。
其三,售后处理激化矛盾。理想汽车的售后处理方式加剧了车主不满。车质网和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售后多采取更换下摆臂或衬套的方案,但未解释问题根因,也未提供补偿。部分车主反映,更换零件后异响复发,显示问题未被彻底解决。此外,2021年理想ONE车主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的事件,暴露了品牌在危机公关中的消极态度。相比蔚来(NEO/09866)、小鹏(XPEV/09868)在社交平台上的积极反馈和系统补偿,理想的“鸵鸟式处理”进一步侵蚀口碑。
信任危机下,理想的“护城河”正被侵蚀
从2020年理想ONE召回,到2024年L9异响投诉,再到2025年L系列集中问题,理想汽车在底盘及悬架部件的设计与质量控制上未展现显著改进。2025年3月报道的驾驶辅助系统故障和降价争议,进一步暴露了理想在技术验证和用户沟通上的短板。
2025年7月18日车门视车报道的投诉指数显示,理想汽车以912.4的投诉指数位居新势力品牌首位,除异响外,新车短期降价、吃胎偏磨等问题也频发。这显示出理想质量体系的“路径依赖”——召回成了表面工程,问题却反复出现,也未能建立起防止问题复发的机制。
2025款理想L系列下摆臂异响的集中爆发,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品牌快速扩张与质量管理失衡的缩影。新势力车企在硬件基础薄弱时,普遍将资源倾斜于智能化体验和市场抢占,但“底盘异响”远比“车机卡顿”更致命,直接动摇消费者对行车安全的信心。理想汽车曾凭借“家庭友好”和“贴心服务”在新势力中独树一帜,构建了用户口碑的“护城河”。然而,从2020年理想ONE召回、2021年保密协议风波,到2024年L9异响和2025年L系列投诉,质量痼疾的反复暴露,正让这道护城河岌岌可危。
相比之下,同行如蔚来在面对底盘异响等质量问题时,采取了主动召回和透明沟通的策略,部分缓解了用户不满。而理想的“个案处理”“零星更换”模式,不仅未能根治问题,反而因缺乏补偿和透明度激化矛盾。车质网912.4的投诉指数高居新势力榜首,近400人的维权群持续壮大,网友的讽刺——“理想、理想:里面到处响!”或调侃“还好坏的不是彩电冰箱大沙发这些重要配件”——一句玩笑,却精准反映出消费者对理想产品力的根本疑虑。
理想汽车的“理想”愿景,正因现实的质量困境而褪色。其智能化优先的战略虽抢占了高端市场,却掩盖不了底层机械可靠性的短板。若继续依赖临时修补和低调公关,而不从设计、供应链到售后进行系统性整改,理想恐难逃“昙花一现”的宿命。面对信任危机,理想已无退路,唯有公开问题根源、制定全面解决方案,才能挽回车主信心,避免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折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