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奇妙体验:坐燃油车稳稳当当,可一换电车,没一会儿就头晕恶心,仿佛被“晕车怪”缠上。这到底为啥呢?咱们一起来揭开电车易致晕的神秘面纱。
加速“快慢差”:身体与眼睛的“信息冲突”
电车加速迅猛,就像短跑选手瞬间爆发,绿灯一亮便“嗖”地冲出去。此时身体还沉浸在静止惯性里,眼睛却看到车内环境没变,信息对不上号,大脑接收“打架情报”,晕动症就来了。好比平静划船时船突然飞速前进,人肯定头晕。
而燃油车加速平稳,动力输出渐进,像稳重的长者一步步提速。身体有足够时间适应速度变化,视觉和身体感知信息协调,不易晕车。
动能回收“捣乱”:频繁加减速的“晕车魔法”
电车动能回收系统本为节能,却成了晕车“帮手”。司机松油门或刹车时,系统启动,车子明显减速。行驶中它频繁工作,车子像坐过山车,一会儿加速一会儿减速。身体被扔进混乱漩涡,眼睛看到车外景色变化却不明显,感官信息不匹配,大脑无法协调,晕车感强烈。比如看风景时车突然减速,身体前倾而景色没跟上,就会头晕。
燃油车无此特性,行驶连贯,速度变化自然,身体能更好适应,晕车概率低。
安静“陷阱”:无声加速的“突然袭击”
燃油车发动机运转有轰鸣声,像热情“运动播报员”,加速前提前“喊话”,让身体做好准备。电车内部安静,像沉默“刺客”,加速无声音提示,如一阵“突袭”,身体来不及反应。燃油车加速前发动机声音变大,人会下意识调整坐姿、握紧扶手;电车安静加速无预兆,身体像被“蒙在鼓里”,易晕车。
燃油车噪音虽吵,但能成为身体“运动提示器”,让身体提前感知速度改变,减少晕车可能。
空气“危机”:密闭空间的“氧气告急”
电车为追求隔音和密封,车厢密闭性好,但空气流通差。密闭空间里,大家呼吸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含量减少。就像封闭小房间人多不通风,人会闷热头晕。电车空气状况类似,这种变化让人头晕乏力,晕车症状加重。
现在知道为啥坐电车易晕车了吧。容易晕车的朋友坐电车时,不妨试试选靠前座位、开窗通风、别在车里看书玩手机,赶走“晕车怪”,让出行更舒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