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自动驾驶技术渐渐走进人们视野,对于一台智能汽车来说,装有辅助自动驾驶系统,会大大加分。但其实,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是新兴产物,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不少公司开始研究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也不仅仅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采用激光雷达、芯片算力有多少个这么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如果想要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那么至少需要达到L4级。目前,我们普遍接触到的都是智动辅助驾驶系统,虽然很多厂商宣称自己的辅助驾驶系统是L2.5级或者无限接近L3级,但这多少有点“内卷”的成分在里面。
要达到L4级自动驾驶,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芯片之外,还需要使用控制器来操作整个系统。而在工控机与汽车底盘之间的交互方面,两者必须通过CAN卡进行沟通。
此外,精准的定位系统和惯性测量单元也必不可少。在车辆自动驾驶时,必须实时锁定当前车辆的位置,这样才能精准地执行转弯、调头等工作。
最后,就是感知传感器。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单一的感知传感器都优点以及缺陷,各自的适用场景也不同,而任何车辆想要实现自动驾驶,那必须要解决“周边环境如何”这一问题。最终,多传感器融合肯定会成为必然趋势。
以上提到的硬件只是庞大硬件网络中的一部分,而在软件方面,则需要云端技术加持,辅以车载芯片强大的算力对信息进行处理。对车企来说,自动驾驶若是商业化,不仅面临技术难题,还面临成本控制问题。
目前,只有在限定场景下才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例如机场、矿区、港口等车少人少的地方,能够合理规划行驶区域和路线的区域。
倘若在公共道路区域想要让车辆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化,起码还需要10年时间,甚至更长。因为进入公共道路区域的行人和车辆种类数量多,行为也更加复杂。举例来说,碰到行人横穿马路、非机动车占机动车道等行为,一旦发生事故,很难界定责任。
总的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是技术层面,驾驶区域合理规划,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元素共同影响的,必须各个击破,打持久战才能取得胜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