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车圈,又曝出件新鲜事!
咱们用车社,今天就来给大家伙掰扯掰扯,一个汽车销售,干出了件让人拍案叫绝的事儿,这剧情,比那《红楼梦》里的情节,还让人回味无穷!
故事发生在一家4S店。
一位客户,本来是奔着一辆家喻户晓的“国民神车”去的。
你知道的,就是那种路上随处可见,销量如同滔滔江水般源源不断。
结果呢?
这位销售小哥,他没有按常理出牌,没有上来就给你“唱赞歌”,没有跟你扯那些虚头巴脑的配置,更没有跟你玩那套“杀价游戏”。
他干了啥?
他打开手机,开始刷视频!
客户当时就愣住了,心里犯嘀咕:“这啥情况?
是不把我当回事?
还是这车真的无聊到,连销售都看不下去了?”
谁知道,这小哥刷的不是别的,正是他们店里这辆车的“黑料”!
网上那些车主的心声,那些使用中的“小坎坷”,那些让不少人头疼的“小麻烦”,他如同翻阅一本“车主吐槽大全”,一股脑儿地全给客户讲了,讲得绘声绘色,如同说书人描绘西门庆潘金莲的那些事儿。
客户听得云里雾里,心想:“这下完了,这车估计是真不行了,这销售是想让我赶紧打道回府?”
这第一波冲击,如同晴天霹雳,轰然落下!
客户的心,已经开始像那风中残烛,摇摇欲坠,觉得这车可能真的“不堪一用”,或者说,这销售是想让他快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可还没等客户开口,小哥话锋一转,如同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直接抛出了一个“绝杀”:“哥,您看,大家都说这车这不好那不好,但销量为什么还那么高?
这里面,是不是就说明,这些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瑕不掩瑜’?
或者说,在这个价位,能做到这样,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这番话,是不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就像你买一件物美价廉却略有瑕疵的古董,卖家跟你说:“这件瓷器,虽有细微裂痕,但釉色温润,器型优美,且价格亲民,实乃难得之物。”
这逻辑,虽然带着点“狡黠”,但仔细一琢磨,好像…
…
挺有道理的。
这还没完。
小哥继续说道:“而且,您看,视频里提到的那些小毛病,咱们新款车都做了改进!
就说那个隔音,新款的车身结构和材料都升级了,现在坐进车里,感觉就像置身于一间‘静谧的书房’,我甚至怀疑,是不是不小心把发动机给熄火了!”
说罢,他真诚地邀请客户坐进车内,关上车门,让他亲自感受。
这第二波情感高潮,如同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铺天盖地而来!
客户坐进车内,轻轻关上车门,立刻,外界的喧嚣如同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
那种静谧,与他之前试驾过的同级别车辆相比,确实更显出色,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小哥趁势而上,犹如那“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说道:“您看,网上说的那些,很多都是旧款的槽点,或者是一些过于苛刻的要求。
咱们这车,真正懂得它价值的人,都能明白它的‘长处’在哪儿!”
他这套“坦诚相见”的销售模式,把客户给整得有点摸不着头脑。
通常的销售,恨不得把车夸得像“天上人间”,让你觉得它“完美无缺”。
他倒好,直接把“不足”摆在明面上,然后告诉你,“这些不足,我们已经做了改进,而且,即使还有,对于这个价位的车来说,也完全可以接受。”
这手法,简直就是“欲擒故纵”的“升级版”,如同那“英雄不问出处,富贵亦有其因”。
我用车社研究汽车多年,见过各种各样的销售套路,但这种“先予之忧,后予之乐”的,还真是头一回碰上。
你想想,普通销售对你说“这车绝对没问题”,你心里难免会打个问号。
但人家直接把“潜在问题”列出来,再告诉你“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甚至“这些小问题,对于这个价位的车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反而让你觉得,这销售“真诚”、“实在”,而且,对自己的产品充满“自信”。
咱们再来深入分析一下这辆“国民神车”的“底细”。
为何它销量如此惊人,却依旧能招来网上众多的非议?
这背后,其实是广大普通消费者与那些汽车“发烧友”之间的一种“认知鸿沟”。
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他们购车,最看重的是什么?
是车内空间是否能满足全家出行?
油耗是否经济实惠?
配置是否够用?
价格是否令人满意?
至于那些追求极致操控,或者对某些细微技术参数有着近乎“偏执”要求的“玩家”,他们的声音,在庞大的销量面前,可能就显得不那么“主流”了。
这位销售小哥,恰恰就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点。
他没有回避那些“不完美”,而是将其“摊开在阳光下”,然后用一种“贴近生活,接地气”的方式去解读。
例如,关于“动力是否充沛”,他可能不会跟你吹嘘什么“百公里加速仅需XX秒”的虚名,而是会说:“哥,您平时开车,是追求那种‘推背感’十足的加速,还是更看重开起来平顺、省油?
咱这车,就是为了让您开着舒心,油门响应足够日常使用,变速箱换挡平顺,跑高速也稳稳当当,这就足够了!”
再例如,关于“内饰用料”,可能无法与那些豪华品牌相媲美,但他会说:“您看这中控屏幕,操作起来丝滑流畅,功能一应俱全,导航、音乐、蓝牙,样样不缺。
座椅的材质,虽然不是最顶级的真皮,但坐上去软硬适中,长时间驾驶也不会感到疲惫。
这不正是我们家用车的‘实在’之处吗?”
这才是“凡人视角”的魅力所在!
咱们用车社一直强调,购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用性”和“性价比”的本质。
你并非职业赛车手,也无需在赛道上驰骋。
你只是希望在日常通勤中,能够方便快捷;在周末,能够带着家人轻松出游;或者,在空闲时,去趟超市采购。
此时,一辆皮实耐用、空间宽敞、油耗经济、价格实惠的车辆,才是真正的“神车”。
这位小哥的“反向操作”,也恰恰反映了当下汽车市场的一种“内卷”现象。
过去,大家都在比拼谁的配置更“豪华”,谁的动力更“强劲”。
如今,消费者变得越发理性,也越发“精明”。
他们不再轻易被厂家那些“华丽辞藻”的宣传所迷惑,而是会主动在网络上搜集资料、观看评测、倾听车友们的真实反馈。
因此,这位小哥的“另辟蹊径”的销售方式,反而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他没有将你视为待宰的“羔羊”,而是把你当作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消费者”。
他承认车辆存在不足,但他会告诉你,这些不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被接受的,甚至,在这个价位之下,“是难以避免的”。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事情。
你买一件衣服,店主告诉你:“这件衣服可能有点掉色,但款式非常时髦,而且价格比专柜便宜一半。”
你听了,反而会觉得这位老板很实在,会愿意购买。
你买一部手机,销售人员告诉你:“这部手机的电池续航不是最顶级的,但运行速度非常快,而且拍照效果可以与同价位的其他手机媲美。”
你权衡一番,觉得也挺划算。
所以说到底,这件事情,是一次“真诚”的胜利。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需要的,并非那些虚无缥缈的宣传,而是实实在在的信息,以及被尊重的感受。
这位小哥,用他那“出人意表”的销售方式,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
这件事,也给所有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敲响了警钟:别再玩那些“虚头巴脑”的套路了!
与其费尽心思去“蒙骗”,不如脚踏实地地将车讲明白。
放大车的优点,将车的不足“解释清楚”,让消费者自己去做出判断。
当然,咱们用车社也必须提醒大家,这位小哥的“反向营销”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他所销售的那款“国民神车”,在核心竞争力上,例如空间、油耗、可靠性等方面,确实拥有过人之处。
如果车辆本身就“差强人意”,那么无论采用何种“反向营销”,都难以回天。
最终,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坦诚”二字。
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套路”的世界里,一份真挚的坦诚,往往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触动人心。
这位小哥,用他那“不走寻常路”的销售方式,给我们都上了一堂深刻的启示课。
归根结底,购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我们自身的实际需求。
不要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也不要被销售人员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多听、多看、多感受,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辆车,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你,你会不会被这种“反向营销”所打动呢?
你认为,这种销售方式,是“聪明”之举,还是“冒险”之举?
在评论区,咱们用车社,期待你的真知灼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