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双枪充电快如闪电,实测10分钟充80%,2C桩秒变5C极速

最近,关于比亚迪电动车的“双枪充电”技术,网上的讨论可以说是相当热烈。

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第一反应就是“一辆车占两个充电位,这也太不讲道理了吧?”这种看法很普遍,听起来也确实像那么回事,毕竟在公共充电桩资源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很容易被看作是自私自利,挤占了别人的充电机会。

然而,前段时间一位比亚迪汉L车主在高速服务区的一次实际充电经历,却让很多人对这项技术有了彻头彻尾的改观。

比亚迪双枪充电快如闪电,实测10分钟充80%,2C桩秒变5C极速-有驾

这件事不仅澄清了长久以来的误会,更引发了我们对未来充电网络该如何建设的深入思考。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双枪充电究竟是“资源浪费”还是“效率神器”?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好聊清楚。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开着比亚迪汉L的车主,在途经长安服务区时准备给车补电。

他本来想去体验一下理想汽车建的5C超快充,结果发现那两个最快的桩位正被其他车辆使用。

无奈之下,他只能把目光投向了旁边速度稍慢一些的2C充电桩。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自己车旁边的那个2C充电位正好是空着的,于是他决定试一试比亚e迪的双枪充电功能。

他把两个充电枪都插到自己的车上,并通过两个手机账号分别启动了充电。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在场的人,以及后来在网上看到分享的网友们都感到非常惊讶。

数据显示,在启动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两个充电枪的功率迅速稳定下来,并且每个枪的功率都达到了惊人的200千瓦,两个加起来的总功率直接飙升到了400千瓦。

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我们来简单解释一下,充电速度通常用一个叫“C”的单位来衡量,1C代表需要1个小时充满电池,2C就是半小时,而现在大家都在追求的5C,理论上只需要十几分钟。

这位车主这辆汉L的电池容量是83.2度电,在400千瓦的功率下充电,换算下来充电倍率已经达到了4.8C。

这个速度,已经无限接近于真正的5C超充了。

比亚迪双枪充电快如闪电,实测10分钟充80%,2C桩秒变5C极速-有驾

结果就是,这位车主仅仅是去了一趟洗手间的功夫,前后总共也就10分钟,回来时发现车辆的电量已经充到了80%。

这个结果一出来,立刻就引爆了讨论。

最核心的那个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就算你充电快,可你毕竟占了两个车位,如果这时候来了另一辆车要充电,怎么办?

这不还是浪费资源吗?

这个疑问非常合理,但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看。

首先,这位车主使用双枪充电的大前提是,旁边的车位当时确实是空闲的,在他充电的这10分钟里,并没有出现其他车辆排队等待的情况。

在这种场景下,使用空闲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充电效率,并没有直接损害到他人的利益。

更关键的一点,也是很多人一开始没想到的,那就是从整个充电站的运营效率来看,双枪充电在特定条件下反而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

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如果这位车主使用单个2C充电枪,按照正常的充电速度,充满到同样的80%电量,大概需要20到25分钟。

这意味着他的车需要占用那个主车位将近半个小时。

但是,通过使用双枪充电,他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补能,然后就把车开走了。

这样一来,他所占用的那个主车位,实际上比单枪充电要提早了10多分钟被释放出来,为后面可能到达的车辆提供了更快的充电机会。

有网友就此分析说,如果一个充电站有两个空闲的桩,一辆支持双枪的车过来充电,10分钟就走了;而如果来两辆只能单枪充电的车,可能需要各自充20多分钟。

从单位时间里服务车辆的总数来看,双枪充电反而让充电桩的“翻台率”变得更高了。

所以,说它“浪费资源”其实是一种误解,它只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利用了资源,但从长远看,却加速了资源的流转。

比亚迪双枪充电快如闪电,实测10分钟充80%,2C桩秒变5C极速-有驾

这次实测还揭示了另一个深层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普遍认知。

目前,许多车企和充电服务商都在大力宣传和建设5C,甚至更高倍率的超充桩。

这些充电桩速度确实快,但它们的建造成本非常高,对电网的负荷要求也极为苛刻,导致普及速度不可能很快。

而比亚迪的双枪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我们不一定非要全部推倒重来,去建设昂贵的5C充电桩,而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现有的、数量庞大的2C充电桩进行组合,让它们“两个2C拼出一个准5C”的效果。

这次测试中,理想的2C桩最大电流可以达到250安,而车主实测时只用到了215安,这说明还有潜力可挖。

如果把电流用满,总功率甚至可以超过465千瓦,直接达到了超5C的水平。

这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好存量的基础设施,通过智能化的技术组合,实现超快充的体验,这无疑是一条成本更低、见效更快的技术路线。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待双枪充电的适用场景。

在节假日高峰期,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排起长龙的时候,任何一辆车占用两个充电位都是不合适的,这考验的是车主的公德心和自觉性。

这项技术的设计初衷,更多是瞄准了非高峰时段大量充电桩被闲置的场景。

在那些时候,与其让充电桩空着,不如让有条件的车主通过双枪模式快速完成充电,这既方便了自己,也间接提升了整个充电网络的运行效率。

就像有车主说的,“用不用双枪,得看情况。旁边有人排队,咱就老老实实单枪充;要是空荡荡的,用双枪快速补电走人,何乐而不为呢?”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场关于双枪充电的争议,实际上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补能方式正在走向多元化的现实。

无论是换电、5C超充,还是比亚迪的双枪充电,它们都不是为了取代谁,而是在不同的场景下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5C超充适合那些追求极致速度、不计成本的用户和场景;换电模式解决了电池衰减和长时间等待的问题;而双枪充电,则巧妙地利用了现有资源,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灵活性的快速补能选择。

它让比亚迪的车型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品牌的充电桩,减少了对自有充电网络的依赖,也让消费者在充电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不用非得去找那个稀有的超充桩。

说到底,一项技术好不好,关键看它是否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是否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基础设施现状。

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的双枪充电无疑是一个非常务实且聪明的方案,它让我们看到了解决充电焦虑的另一种可能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