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达美航空两架飞机滑行时候撞了,这事儿吧,看着就邪门,怎么好好的飞机,在地面上也能撞一块儿去?而且还是那种低速的,听着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这机场的调度,还有飞行员的操作,是不是有点儿松懈了?你说万一当时速度再快点,或者撞的位置不对,那后果可真不堪设想。我看到消息第一反应就是,这航空安全到底还靠不靠谱啊,尤其是我们这些经常坐飞机出差、回家的,心里能不发毛吗?
查了一下,这事儿发生在底特律都会韦恩县机场,达美航空的MD-88和A319两架飞机,就在滑行道上,说是“低速碰撞”。两架飞机都没载客,这点算是万幸,没造成人员伤亡。但你说,好端端的两架大型客机,在机场这么个相对封闭,而且需要高度精确操作的地方,怎么就跟碰碰车似的撞上了呢?这事儿肯定不只是“意外”两个字能概括的。
其实航空安全这东西,我们总觉得是天底下最牛的,毕竟飞机那么高,那么快,都能安全着陆,地面上这点小事儿算什么。但往往越是看似简单的事情,越容易出岔子。像2023年1月,日本航空公司的A350客机在羽田机场着陆时,跟海上保安厅的飞机相撞,那可是火光冲天,直接撞毁了两架飞机。虽然这次达美航空这事儿小多了,但它暴露出的问题,其实跟羽田机场那个有共通之处,就是地面运行的风险。
我昨天还看到一个数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统计,光是2023年,美国境内报告的航空器运行事故和险情,就有不少是发生在地面上的。比如2023年8月,在亚特兰大机场,另一架达美航空的飞机,在滑行时跟一辆除雪车发生了刮擦。虽然都是小事故,但次数多了,就不能让人不联想了。你想啊,机场那么大,飞机起降的航道、滑行道都规划得明明白白,怎么还会有碰撞发生?这说明,无论是人员的注意力,还是系统的调度,都可能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你想想,现在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航空公司为了追求效率,恨不得飞机一天飞个八趟。飞行员也是人,连续工作,长时间盯着各种仪表,精神高度集中,难免会有疲劳的时候。机场的管制塔台,一天要指挥多少架飞机起降,协调多少架飞机滑行,那压力也是杠杠的。而且,现在很多机场都非常繁忙,像底特律这个机场,一天起降的航班量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
这次达美航空的飞机,是两架不同型号的飞机,MD-88是老机型了,A319是空客的。本来这种飞机在机务维护、操作规程上就不太一样,结果还能在滑行道上撞上,是不是说明,即使是不同的机队,在地面协同上,也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疏忽?我查了一下,MD-88这款飞机,达美航空已经开始逐步退役了,但估计还没完全退完。在这种过渡期,管理上会不会更容易出些乱子?
而且,现在很多航空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可能在人员培训、设备维护上,也会有一定的压力。你看,虽然这次没造成人员伤亡,但飞机碰撞了,维修肯定是要花钱的,延误也是要赔偿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但如果把安全看得比成本更重要,那么这些小小的“意外”,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关键在于,这种“低速碰撞”,是不是只是一个信号?它背后折射出的,会不会是整个航空运行体系,在快速发展和成本压力下,越来越脆弱的某个环节?我有时候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都在追求效率,追求更快、更多。这种心态,是不是也渗透到了航空业?一旦大家觉得“出不了大事”,或者“再小的事故也赔得起”,那是不是就放松了警惕?
我们乘客最关心的,就是安全。不管你是坐飞机出差,还是回家过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你花钱买的机票,买的就是一个安心。如果连起飞前在地面上,飞机都不能保证不撞,那你说,我们还能安心坐上飞机吗?尤其是在机场这种地方,地面滑行一旦出错,后果可能比空中更严重。因为在空中,你有飞行员的经验,有飞控系统的辅助,还有各种应急预案。但在地面上,一旦发生碰撞,往往就是实打实的物理伤害。
所以,达美航空这两架飞机滑行相撞,虽然最终只是虚惊一场,但它给我们的警示,一点都不能少。这不仅仅是达美航空一家公司的问题,它可能反映了整个行业,在高速运转下,对细节和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没有被稀释?在追求利润的是不是把最基础的安全屏障,给削弱了?下次我坐飞机,是不是还得担心,在登机口等的时候,我这飞机会不会跟旁边那架,不小心“亲”一下?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