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成医——雪铁龙C4L的修车回忆录
天真地以为自己的购车之路是“精挑细选,终于遇到真爱”,事实却是“有缘千里来修车”。事情要从2018年说起,那年我满怀期待在瓜子二手车实体店选中了这辆2015款雪铁龙C4L 1.8L自动豪华版。它历经八万公里,还是小姐姐一手开的,表面看起来中规中矩,心想:法系车怎么着也比路边货强。毕竟,我之前开过爱丽舍,体验虽不华丽,但还算省心。谁知这一次,却让理论与现实狠狠交了个叉。
提车没几天,踏实感逐渐瓦解。刚跑了几千公里,发动机就开始烧机油。别以为是奢侈,一路从机油尺上线烧到连油影都看不见。那会儿瓜子的售后还像模像样,补换了气门室盖。可惜“治标不治本”,转眼又跑了两千公里,仪表盘就跳出机油报警。每次保养像猜谜,“今天能漏多少?”有那么一回,放出来的机油不足1.5L,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经历了几轮修修补补,终于下定决心“大修”一把。这个“信仰加持”的过程,不仅仅更换了气门油封和活塞环,连气门、活塞都一并焕新。花钱归花钱,好歹有了质的飞跃。大修后,动力提升明显,油耗降了不少,机油消耗通知也成了过去式。那一刻仿佛新生,想开到报废的决心又强了一些。
要说坑,法系车主能讲三天三夜。修车清单一摞摞:风扇电阻、喷油嘴、转向柱、节气门、ABS传感器,手指头都不够数。有人以为这些零件终生无忧,C4L和408的车主却早习以为常。这年头,谁开雪铁龙没背过几次配件名?修得多了,黑心修理厂都笑脸相迎,毕竟“常客不打烊”。最荒谬的是,连有些修车师傅平时都见不到的零件,在我们圈子却一下成了网红。
钱,兜里放着都没安全感。我的维修账单加起来,非易损件的维修就有6100元,部分还因厂家质保免了钱。不夸张地说,每一位法系老车主,都是“半个技师”。即便如此,你依然无法理解:一个合资大厂,怎么能把研发、品控和供应链干成这样?走进4S店,你以为置身法国老巴黎,地中海的浪漫和随意,全体现在零件短缺和服务迷茫。这不是拼多多买鞋,银行转账三次都收不到货。国企身份在墙上,却把信誉掉在地上。
除了故障那些个“套餐”,还有不少属于正常消耗的大零件。在开到十万公里那阵,节气门、火花塞、正时皮带、冷却液、刹车油轮番上阵。大保养数一数,配件、清洗费用合起来又是5600块,还没把轮胎损耗算进去。有人劝我,“车子旧了烧钱很正常,修修还能开。”说得轻巧,这修得多,人都麻木了。有时真怀疑,是不是故障预警和大修,比赛车还准时。
问题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质量管控。神龙汽车在2013到2016年巅峰时期,若能把控好品控,雪铁龙C4L本有成为神车的潜力,可惜事与愿违。那时的做法,既没抓住研发,也没看牢供应链,自家饭碗都快砸了。于是乎,连带影响了复购率。如今国六新车品质是有进步,但消费者信心早就被消磨殆尽。当初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连自媒体里那些车黑都成了“稳定就业”的受益者。
回头想想,雪铁龙的法式浪漫,并没在机械里悄然呈现,反而体现在了车主修车漫长的陪伴里。每一次下修理厂,都是与现实的法国幽默短暂握手。谁说久病成医是假?修过法系车,一身毛病都觉得正常;用久了,车子不坏都不自在。只是,这段跨越三年的修车生涯,也让我从“糊涂买家”进化成了“理性患者”。对雪铁龙的执着与热爱,藏在每一次机油报警后的理智调侃里,不离不弃,也基本痊愈。
雪铁龙C4L陪我上了人生的一节补修课:车可以随手选,信仰还是得靠修炼。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