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最近秀了一把全国同步交付的仪式,场面浩大。8月20日,理想i8正式开启全国交付,十八座城市同时举办,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某种全民狂欢。理想官方特意晒出了大量现场照片,生怕大家不知道他们这次是真的“上量了”。并且用了一句颇有点情怀营销意味的话:“这不仅是理想的启程,更是信任与期待的奔赴。”话是说得漂亮,但究竟有多少“信任”和“期待”,还得时间来证明。
理想i8的定位很明确:家庭六座纯电SUV。这也是他们首款纯电SUV——至于前一款纯电车型,估计很多人还没坐过。理想给自己找了个“三合一”的定位:越野的多功能性、豪华轿车的操控、MPV的舒适空间,典型的“满汉全席”式营销。看起来谁都想讨好,实则是用最大化的覆盖面来圈住家庭用户。至于外观设计,虽然一开始争议不少,有人觉得“另类”,还有人调侃其辨识度是“理想版超能胶水”,但理想很自信地坚信实车多了,大家就慢慢会习惯,甚至爱上这股区隔于传统的新鲜感。这种“先让你不习惯,再驯化你”的思路,想想公共建筑如鸟巢、水立方,也都是一开始被喷,后来集体转向。
有意思的是,交付前,理想做了个机智的小动作。原本准备给i8安排三个不同配置版本,后来一刀切,“精简”成了单一配置。表面说是为了提升生产和供应链效率,实则是—“少即是多”,不和用户玩选择题,统一配置反而能减少决策焦虑。理想发现,用户在选配这事上,烦的不止是“钱”,更多是“选项”。既然如此,干脆你只能买这个,省去纠结,不失为一种“懒人优选”。
公司高层也搭了场子,理想汽车的董事长兼CEO李想,在交车之前特别“叙旧”,感谢了用户、合作伙伴和运输团队,仿佛这不是卖车,而是一场家族盛宴。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专门提到卡车运输团队。理想要在全国铺货,靠的是卡车大军的支持。合作卡车司机超过4万人,累计运输超170万台次,每天进出工厂约3000台车,总行驶里程已达4亿公里。这是什么概念?拉一圈地球一百多次了。卡车司机们不是背景板,而是理想的“铁骑”,没有他们,就没有所谓的交付高光时刻。理想在用实际行动为理想“铺路”,不仅仅是字面的意义。
价格也是个不得不聊的话题。40万一台的售价,已经不是“小康一族”随手能买的。李想对车主的信任格外上心。他说,这么大的投入,是车主对理想的信任,而企业必须用真诚来回应。这里边的潜台词其实很清楚:买理想i8的人,不是把钱当“体验券”,而是实打实支持这个品牌走下去。对于这样一群愿意为一个国产品牌买单的用户,理想确实需要用点“情感增值”来维系,不然今年买完明年就跑,品牌口碑迟早“理想变理所当然”。
交付目标也很难绕过。理想汽车已经给自己定下了2024年9月挑战新高的目标:i8月交付量要突破8000辆,目标是冲击1万。说起来轻松,做起来真不容易。国产车卷技术、卷价格,不过最后卷的还是产能和口碑。一个全新纯电SUV要在上市第一个月爬到万人交付,这对生产、供应链和售后服务都是极大考验。理想要的不仅仅是数据漂亮,还得把车真真切切交到用户手里,并且让他们用得满意。这不是一场概念秀,而是真刀真枪的“交付大考”。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电动车市场竞争惨烈,理想试图用“大家庭六座纯电SUV”切入一个天然需求庞大的赛道,加上统一配置降低生产难度,又用情感营销强化用户黏性。交付目标说得响,行动是关键。而今后是否能靠i8走出新能源车同质化的泥潭,就要看这场“信任和期待的奔赴”是否能兑现,能否把理想变成现实。
理想汽车这波营销和交付方式,看似隆重,实则是在讲一个现象——在新能源汽车卷到天际的时代,谁能把产品、服务和情感三板斧打得又响又实在,谁就能在红海里抢下一片新大陆。i8交付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才刚刚起步。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