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众集团的最新财报发布,三季度净利润直接降至负值——负10.72亿欧元,这可不是简单的“利润缩水”,而是把亏损搬到了财报首页。前三季度净利润也比去年同期惨掉六成以上,仅剩34亿欧元。这个下滑幅度,果然把焦虑写在了大众的脸上。
业绩走弱与电动车挂上了号。据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阿诺·安特利茨的说法,低利润率的电动车产量增加是主要“背锅侠”。听听这话,是不是有点意思?电动车可是如今全球市场的香饽饽啊!但大众的财报告诉我们,这块饽饽卖得越多,大众的财务数字就越“脸黑”。这能不让人满脑子问号吗?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大众还扛上了75亿欧元的“额外负担”,其中有啥呢?美国进口关税喊加价,旗下品牌保时捷的产品战略调整试探,还有商誉及企业价值的啪啪减记。这个组合拳下,谁都撑不住。安特利茨倒是挺乐观,说剔除这些费用的话,集团前三季度还有5.4%的利润水平,这成绩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总体尚可”。但这里面是不是有种“给自己打气”的意味?
不过,还有更扎心的。美国关税今年突然飙升,大众只能眼睁睁看着销量一路往下滑。全年预计,这一政策带来的压力可能会吞掉50亿欧元,安特利茨形容这个影响还会继续“拉长战线”。换句话说,大众的焦头烂额,并不是今天的事就能解决。更大的问题是,以后还会继续压着它喘不上气。
这一切其实揭开了一层面纱。大众的电动车赛道布局,是铁了心要拼未来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光鲜的市场故事与财务上的负重狂奔常常是一体两面。电动车成本高、电池供应链有落差、市场竞争激烈,这些加起来,大众未来能乐观吗?看看乘风破浪的特斯拉、比亚迪,大众的心情估计得再凌乱一点。美国关税的压力,更是外来的“板砖”,拼命砸向大众的希望之路。不仅如此,大众还得面对旗下品牌战略分歧,这一波操作搞得内部都不太和谐。
这样看来,大众的困局其实是整个行业的缩影。不管是电动车赛道的自由竞争,还是全球市场的硬核较量,车企们都在经历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转型的“大阵痛”。可问题来了,难道车企们就没啥办法来规避这些雷点吗?比如怎么控成本,怎么优化政策应对,又或者如何深挖用户需求?这些可都不是单靠“一条新闻稿”就能彻底讲清楚的。
从一个吃瓜群众的角度看,大众这份财报不只是业绩不好、净利润为负那么简单,更是一副当下汽车产业真实乃至残酷的写照。在电动车转型浪潮中,大众是没跟上潮流还是被潮流击退?你觉得,未来车企的发展路上,还有哪些更大的“坑”在等着它们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