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停工停产延长至10月1日,3.3万员工被迫休假,或致11亿元损失
傍晚下班的人群里,谁没听说过大厂被黑网瘫的事儿,邻居阿胡一边剥着鸡爪一边念叨,咱们这行的坑谁没踩过,这次是整厂勒个停摆,停到十月一,听着就心慌;消息一出,市场上像过年放鞭炮似的,议论声比机动车尾气还呛人。
9月23号,捷豹路虎官方把停产延长到2025年10月1号的通知发了出来,公司说是因为网络安全事件调查还在做,得分阶段恢复运营,话里话外是“别急,我们慢慢来”的味道,原本公司还说好在9月24号就能恢复,结果又给按了暂停键,现场的员工和供应商一听——懵了。
这事儿起得更早,9月2号公司首次称在英国遭到网络攻击,IT系统被黑客入侵,厂里直接把信息技术网络关了,全球生产线随即瘫痪,捷豹路虎全球约33000名员工被告知生产线受影响,大家被迫停工停产,这数据一出来,外面小卖部的阿姨都知道这是大事,不是小打小闹。
英国那边的网络安全公司“守护使”说,有个自称跟“分散蜘蛛”有关的组织承认干了这事儿,研究人员觉得这帮人和最近攻打美英汽车零售商的案例挺搭调,目前对捷豹路虎这起攻击还在调查中,换句话说,兜里没抓到确凿证据,大家先别松口气。
捷豹路虎的发言人说,公司自8月31号受攻击以来就是“夜以继日地工作”来恢复生产,同时在规划重启全球运营,但他说这话的时候没人拍他肩膀,厂外的员工、供应商、经销商都在算账,谁也不敢赌公司能按时回炉。
经济学教授大卫·贝利掰了掰数字,说这些工厂停产期间大约有价值17亿英镑的车辆没法生产,初步估算利润流失约1.2亿英镑,折合人命币差不多11.5亿元,他还补充说,若这事儿持续到11月,大概会有5万辆车无法出厂,这数字砸供应链上的小厂老板脸色比吃了酸柑还难看。
供应链这根筋儿一断,别说厂,连带着做小零件、做座椅、做线束的中小企业都遭殃,厂里一停他们就跟着没活干,有人说库存还能撑几周,有人说账要往外跑,谁去垫付那笔钱,谁就慌得一塌糊涂。
零售端也出事儿了,系统被牵连,零售商和维修站有的电脑没法用,车辆注册、配件采购的数据库都受影响,客户来提车被告知排期推迟,销售顾问低头数着订单,朋友圈里有人开始玩梗,把停车场拍成了“汽车坟场”,网友一阵嘲讽又带点无奈,笑声里都是账单。
员工这边怨声四起,有人说公司没提前预案,IT团队被黑就像家里进贼,大家都傻眼,工会发出警告,称若公司一直复工无期,员工面临失业风险并呼吁政府推休假计划来撑一撑,这话说得明儿白白,工人的饭碗不是摆设。
在中国市场,捷豹路虎对外回应称,零售合作伙伴仍在正常营业,并强调尚未对中国市场交付产生影响,官网上也声明称部分数据受影响并已向监管报备,取证调查在推进,若发现用户数据被波及会第一时间联系相关方,官方语气努力稳住人心但市场的紧张感并不会因此消失。
有知情人士说,英国的网络攻击波及了全球系统,包括英国当地的生产供应链,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冲击到进口车的排产,但具体影响难估,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生产计划、物流安排、经销商排期都要重新排队,谁也不敢说下一步会怎样。
回头看看这行的光景,曾经汽车制造像修火车头一样讲究实在与匠心,厂里强调“永远把质量放第一”,那会儿经销商和厂家关系像宗教信仰,忠诚和体系换来稳定订单,而现在,游戏规则变成“付费套餐式”的服务和快节奏供应链,利益被切成薄片分给各种中间环节,短期利润优先的玩法把风险掩在合同条款里,谁都不想当背锅侠。
政策层面也有影子,《价格法修正草案》这类监管信号在边上晃着,官方要管市场秩序、要遏制乱涨价,但技术风险、网络攻击不在传统价格监管的工具箱里,监管和产业的张力在那儿摆着,顶层有条规,下头的市场还在按自己的节奏疯狂运转。
厂内的反复和外面的议论碰在一起就像菜市场里两拨人抢菜摊,员工吐槽着没有透明的复工时间表,供应商抱怨合同里没有应对黑天鹅的条款,客户焦虑着交付延期,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低调盯着事态发展,媒体一波接一波,热闹程度超出了一辆车能承受的重量。
从个人角度来说,普通车主和供应链的小老板能怎么办,首先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牌子上,签合同时看看“网络安全”和“不可抗力”的条款,要把交付保障和违约责任写清楚,其次企业内部要有灾备预案,像IT断网的应急流程、关键供应商的双源采购、员工休假和补偿条款都要事先准备好,最后消费者买车别被短期促销忽悠,留意交付时间和售后承诺,能等就等,不能等就多踩几家店比一比。
街坊邻里都在说,这回教训大了,厂停工的事不是高高在上的新闻,谁家都可能被连带波及,大家唠嗑时提的不是八卦,是现实的账单和生活的焦虑,这声音里既有愤懑,也有想办法活下去的务实,大家准备着,迎接接下来的变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