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造车,李斌求稳,何小鹏突围,十年后命运大不同

最近这中国的汽车市场,可真是热闹得不行,新车一辆接一辆地发布,价格战打得是刀光剑影,让咱们这些想买车的普通老百姓看得眼花缭乱。

就在这片喧嚣中,有两款新车,理想汽车的L6和蔚来汽车子品牌乐道的L60,它们一前一后地上市,就像两个武林高手,在同一个擂台上摆开了架势,明里暗里地较着劲。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不就是车企之间正常的商业竞争嘛,你出个新车,我也得出个新车来抢市场。

李想造车,李斌求稳,何小鹏突围,十年后命运大不同-有驾

但如果咱们把时间线拉长一点看,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两款车的竞争,它背后藏着更大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咱们大家耳熟能详的“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这三家公司,和它们背后那三位创始人:李斌、何小鹏、李想。

到2024年,他们三家企业,不多不少,正好都走过了整整十年。

十年,对一个人来说是成长,对一个企业来说,那可就是一道坎,一道分水岭。

这十年,他们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但站上山顶之后,他们也发现,脚下的路,开始分岔了。

咱们先来看看这三位老兄,在十周年的节骨眼上,都给市场,也给咱们这些消费者,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李想造车,李斌求稳,何小鹏突围,十年后命运大不同-有驾

先说理想汽车的李想,这十年里,他可以说是过得最滋润的一个。

他没去跟风搞那些复杂的纯电动技术,而是独辟蹊径,主打一个“增程式”。

说白了,就是在电车上装个小型的发电机,没电了能烧油,彻底解决了大家开电车最担心的“续航焦虑”问题。

再加上他把车里的空间、舒适度做到了极致,什么大屏幕、大冰箱、舒服的座椅全都给你配上,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家庭用户的需求。

所以理想的车卖得特别好,公司也赚了不少钱,财务报表非常漂亮,毛利率甚至能跟一些传统豪华品牌掰手腕。

但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未来是纯电动的天下,理想总不能一辈子只靠增程技术。

李想造车,李斌求稳,何小鹏突围,十年后命运大不同-有驾

所以,他的十周年答卷,就是必须证明自己也能造出顶尖的纯电动车。

他先是推出了造型非常科幻的纯电MPV理想MEGA,想一炮打响,结果市场反应有点两极分化,没达到预期的火爆。

这一仗让他清醒了很多,于是他迅速调整,推出了更接地气的理想L6,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家庭SUV战场,用更低的价格和依然出色的产品力来稳住阵脚。

这就像一个一直考第一名的学霸,突然在一门新科目上没考好,他得赶紧在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上再拿个满分,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再看蔚来的李斌,他这十年走的路,跟李想正好相反,可以说是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但也走得最辛苦。

从一开始,蔚来就定位高端,车子卖得贵,但服务也做到了极致。

李想造车,李斌求稳,何小鹏突围,十年后命运大不同-有驾

比如,在各大城市建豪华的NIO House,让车主有个休息社交的地方;还有独一无二的换电服务,几分钟就能换上一块满电的电池,比充电快多了。

这些做法确实给蔚来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一批忠实的粉丝,但背后是巨大的成本投入,说白了就是“烧钱”。

蔚来连续多年的巨额亏损,让很多人都替李斌捏把汗,网上甚至流行一个段子,叫“全网都在教李斌怎么当CEO”。

所以,蔚来的十周年答卷,核心任务就一个字:钱。

他必须要想办法让公司盈利,活下去。

于是,他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子品牌“乐道”,第一款车L60,价格直接杀到了二十多万的区间,对标的就是卖得最火的特斯拉Model Y。

李想造车,李斌求稳,何小鹏突围,十年后命运大不同-有驾

这一步棋,意思很明确,蔚来要放下身段,不再只做少数人的生意,而是要用更亲民的价格去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用销量来换取利润。

这就像一个一直开高档餐厅的老板,现在决定在旁边再开一家物美价廉的快餐店,先保证能赚到钱,才能继续维持高档餐厅的格调。

最后是小鹏汽车的何小鹏,他是个典型的“技术男”,这十年来,他最痴迷、投入最多的就是自动驾驶技术。

小鹏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行业里确实是数一数二的,技术上很有口碑。

但造车光有技术还不够,车的外观好不好看,内饰舒不舒服,品牌有没有吸引力,这些都很重要。

过去的小鹏,就像一个技术很牛但不太会打扮的理工男,有点“偏科”。

李想造车,李斌求稳,何小鹏突围,十年后命运大不同-有驾

所以,何小鹏的十周年答卷,就是要给自己“补课”。

一方面,他开始下大力气抓设计,甚至把“颜值”提到了战略高度,希望未来的小鹏汽车,既有聪明的“大脑”,也有迷人的“外表”。

另一方面,他依然在技术的道路上狂奔,宣布要自己研发更厉害的芯片,目标是实现更高阶的自动驾驶。

他的策略,就像是在告诉大家:我知道我以前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现在我正在改,同时,我最擅长的技术,我还要做到更强。

更有意思的是,这三位曾经个性鲜明的创始人,在十年后的今天,似乎都不约而同地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听劝”。

以前的李斌,你跟他谈成本,他总喜欢跟你聊用户体验和长远布局。

李想造车,李斌求稳,何小鹏突围,十年后命运大不同-有驾

但现在,面对严峻的财务压力,他开始亲自抓供应链,一个螺丝钉的成本都要计较,公司内部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切向“效率”和“利润”看齐。

这种转变,可以说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再不听劝,公司就危险了。

何小鹏的“听劝”,则更像是主动反思的结果。

他公开承认自己过去在产品和营销上犯过错误,现在把用户的意见和批评,都当成了改进工作的方向。

而一向自信甚至有点“硬气”的李想,在经历了理想MEGA的舆论风波后,也开始变得更愿意倾听市场的声音。

他开通了社交账号,更直接地跟用户交流,在产品策略上也变得更加灵活。

李想造车,李斌求稳,何小鹏突围,十年后命运大不同-有驾

这种从“我说了算”到“大家怎么说”的转变,说明他们都意识到了,今天的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谁能更好地理解用户,谁能更快地响应市场,谁才能在牌桌上坐得更久。

所以,站在十年的这个岔路口,他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小鹏汽车选择了向左走,把宝押在了最前沿的智能化技术上,他赌的是一个技术决定一切的未来。

理想汽车选择了向右走,继续放大自己在家庭市场上的优势,用规模和销量来建立自己的护城河,他信奉的是“剩者为王”。

而蔚来汽车,则是在艰难地向前探索一条新路,既要保住高端品牌的形象,又要通过新品牌来赚钱求生。

这三条路,没有哪条是容易的,也没有哪条能保证一定成功。

十年前,他们是并肩作战的兄弟,目标是活下来;十年后,他们成了各自赛道上的对手,目标是活得更好。

下一个十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只会更加残酷,不会再有所有人都能轻松过关的好运气,谁能在这场激烈的淘汰赛中率先找到新的增长点,谁才能笑到最后。

这不仅是他们三家企业的战争,也预示着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一个更成熟、更激烈、也更精彩的新阶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