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的混动市场,被一款新车的热度重新定义。吉利银河 A7 EM-i 正式登场,8.98-12.58 万元的官方指导价叠加 8.18 万元起的先享价,7 款车型组成的产品矩阵精准覆盖多元需求,上市仅 27 分钟订单便突破 10000 辆,创下混动紧凑型轿车的新纪录。这款被视作 “针对性突破” 的车型,以 “更高配置 + 更低价格” 的组合,直指比亚迪秦 L DM-i 的核心市场,在混动赛道的激烈角力中,划出了一道清晰的竞争新边界。
定价艺术:用梯度布局覆盖全场景需求
混动市场的竞争,早已从 “单一车型比拼” 升级为 “全价格带渗透”。银河 A7 EM-i 的定价策略,恰是对这一趋势的精准回应。
8.18 万元的先享价(70km 启航版),较比亚迪秦 L DM-i 同配置车型低 1.8 万元,这个差额相当于普通家庭三年的油电总支出;即便是顶配 150km 旗舰 + 版,先享价 11.78 万元仍保持价格优势。更巧妙的是 7 款车型的梯度设计:从 70km 到 150km 的纯电续航选择,从 L2 基础辅助到千里浩瀚 H3 高阶智驾的配置区分,像一把精密的标尺,适配不同用户的核心诉求。
对于刚入社会的年轻用户,70km 启航版已标配车道保持、主动刹车等安全功能,满足城市通勤的基础需求;三口之家可选 150km 尊享版,纯电续航覆盖一周通勤,周末近郊出游无需中途补能;科技爱好者则可锁定顶配版,高速领航、自主泊车等功能让长途出行更从容。这种 “按需配置” 的思路,让每个预算区间的用户都能获得 “价值最大化” 的体验。
技术内核:能耗与智能的双向突破
混动车型的核心竞争力,终究要落回 “省油不肉”“智能好用” 的实用维度。银河 A7 EM-i 搭载的雷神 AI 电混 2.0 系统与 Flyme Auto 智能座舱,让 8 万级混动摆脱了 “配置简陋” 的标签。
雷神 AI 电混 2.0 系统的 “双优表现” 尤为亮眼:82kW 发动机与直驱电机协同工作,亏电油耗低至 2.67L/100km(CLTC),按当前油价计算,每公里成本仅 0.2 元,比同级别燃油车节省超 60%;而 3.8 秒的 0-60km/h 加速,让城市超车、红绿灯起步时的动力响应堪比 1.5T 燃油车,彻底打破 “混动 = 动力弱” 的刻板印象。这套系统的 “AI 智能调节” 更显贴心:拥堵路段自动切换纯电模式,安静平顺;高速巡航时发动机高效发电,兼顾动力与能耗,无需用户手动干预。
智能座舱的升级则聚焦 “交互减法”。Flyme Auto 系统支持 “可见即可说” 语音控制,一句 “打开空调 23 度并播放儿歌” 即可同步执行多指令;即将通过 OTA 推送的 CarPlay 功能,配合 10.25 英寸液晶仪表与 13.2 英寸中控屏的组合,让手机与车机无缝衔接。更具温度的是场景化模式:“宝宝安睡” 激活后,系统自动调低音量、关闭车窗、调节空调至 25 度,将科技感融入日常琐碎。
市场角力:后发优势下的格局重塑
银河 A7 EM-i 的爆发,是吉利 “精准迭代” 策略的延续。从星愿超越海鸥、星舰 7 对标宋系列,到如今 A7 瞄准秦 L,吉利总能在竞品上市后,捕捉用户反馈的 “优化空间”,以 “更优设计 + 更低价格” 实现突破。
市场数据已显现这种策略的效果:7 月吉利新能源销量 13 万辆,环比增长 5%,其中银河系列交付 9.5 万辆,同比激增 200%;而比亚迪 7 月批发量 34.1 万辆,环比下滑近 10%,同比增速仅 0.1%,混动车型增长乏力。这种此消彼长的背后,是用户对 “价值均衡” 的追求 —— 当银河 A7 用 8 万级价格提供 10 万级体验时,预算敏感型用户的选择天平自然倾斜。
从订单破万的热度来看,银河 A7 EM-i 的意义不仅是一款爆款车型的诞生,更标志着混动市场 “价值重构” 的加速。它证明 8 万级混动可以兼顾能耗、动力与智能,也让消费者在 “技术内卷” 中获得更实在的红利。随着实车交付的推进,这场由银河 A7 掀起的混动革新,或将推动整个细分市场向 “更优性价比” 迈进,而最终受益的,终将是那些 “按需选择” 的理性用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