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榜单揭晓,合资占七席,国产稳守新能源阵地

最近出来个统计,说是2025年1-8月燃油车销量榜正式揭晓,合资车前十直接占了七个席位。这其实不难理解,但你要真多想一步,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新能源风头这么猛,燃油车这阵地却还死死握在合资车手里?难道国产车在燃油领域永远难出头?

其实,我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绝对。你看,新能源车市这两年疯牛一样冲,有人调侃“中国新能源街景,十辆八辆都是国产”,可到了燃油车这块地盘,怎么又变成合资“霸榜”了?工业基础、产品口碑、市场认知、消费习惯、政策导向,这几点你要细抠,每一点都绕不过去。

先说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合资车搞燃油搞了几十年,老底儿厚得很,变速箱、发动机、底盘调教,这一套“老三样”玩得贼溜。再加上它们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把消费者的心智摸得明明白白,好、坏、贵、便宜,啥样的用户爱什么,调研得比自己家裤衩都清楚。于是,咱们一说车,买丰田、买大众、买本田,流于口头的习惯,捂不住的默契。哪怕现在国产燃油车做得很努力,名字一亮出来——好像还是差点意思。这东西是惯性,也是信任积累,这么多年一刀一刀“切”出来,想马上消解,不容易。

可是话说回来,难道整个国产燃油车市场真的没救了?吉利、长安、奇瑞这些年也卷得很凶,“星越L”、“博越L”、“SW75PLUS”、瑞虎8,销量冲进前十,铁皮扎实、配置厚道、性价比打满,跟当年拿着合资“神车”追赶国产的日子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了。问题在哪?差那么点底蕴和品牌积淀,特别在“稳定性”、“油耗”、“保值率”这三个点上,大家始终不太敢押全部身家在国产燃油车上。

再说说“完胜”这个词。我看新闻讲合资车“完胜”,表面上,是销量数字对比的结果——但你要单纯拿销量决定一切,其实太简单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燃油车买家,其实是一批典型的“保守型用户”。换句话说,真正愿意买燃油的,很多都不是追新潮的,权衡的是风险和安全、耐用和稳定,所以大家更容易挑合资即是“靠得住”。你让那些小镇青年、单位老头,或者三四线城市刚刚能买得起车的家庭,选国产燃油和合资车,大部分第一手还是信任“老字号”。不是国产做得不好,是人家几十年广告、口碑种下的信仰不容易推倒。

但这“完胜”背后,真代表啥?我觉得反而印证了一件事:燃油领域早已是合资“存量博弈”的地盘,新用户增量已经相当有限。注意看,前30名居然没有一款车型年销破20万,这放在五年前谁敢信?可见,燃油车总盘子缩得多厉害。换句话说,这些燃油车榜单上的票房,比的是剩下那点“保守”市场谁还能多抢几口。真正增量和潜力,其实早都切到了新能源那头了。

有人要问了,那为啥还有这么多人不买新能源?这就涉及到咱普通人的“真实需求”。门口能不能充电?冬天续航掉多少?安全扎不扎实?老年人开会不会操作?这几个“灵魂拷问”,到现在很多人还是“心里没底”。你要说高铁推行初期,买票习惯也要好多年;同理,油车到电车,也是个消费习惯的嬗变。新能源的“基础设施+信任+口碑”这三板斧,还得多砸几年。所以合资燃油还会再续命几年,而赛道已经不可逆。

回头看看,哈弗H6算是国产燃油车里最“能打”的一员,结果榜单直接溜到了40名,月均销量跌破万辆,这不就是整个赛道天花板的写照吗?很多年以前,哈弗H6是“国民神车”,月月三四万辆,一度也是扛大旗的榜样。现在,不是长城不努力,是市场结构整体在“洗牌”——只要新能源攻势继续,总体盘子只会继续缩,吊车尾的份额也不会再多。

那有人不禁会问了:既然燃油车衰落是大势所趋,国产还需要死磕吗?我看未必。这就像录像带被DVD淘汰,卡带机最后谁还记得是哪家的基本没什么人关心。未来三五年,燃油车肯定还有市场份额,但更多是“非主流”里的大佬。国产真不如把研发、资金和营销主力布局在新能源。新能源领域中国车企这两年表现,绝对值得骄傲,动力系统、智能化、自动驾驶、快充技术,已经不止是追着跑,有的地方还能领一段跑。市场再卷几轮,成本再压一波,技术再进化下个台阶,信任拐点会更快到来。

燃油车榜单揭晓,合资占七席,国产稳守新能源阵地-有驾
燃油车榜单揭晓,合资占七席,国产稳守新能源阵地-有驾

当然,你要说合资品牌的应变,也不能看轻。比如大众、丰田都在加码新能源和混合动力,靠着供应链、品牌号召力,至少能抢下“最慢掉队”的那批用户。真正要被淘汰的,反而是那些底气最薄的小品牌。最终的市场,肯定是几家独大,剩下的小厂难以存活。

燃油车榜单揭晓,合资占七席,国产稳守新能源阵地-有驾

说回东方不亮西方亮,其实吉利、比亚迪、长安、奇瑞已经在新能源领域抢下头阵。以后国内车市,谁能持续赢下消费者的信任,谁更懂市场,谁行动最快,谁就是王者。燃油车销量榜重要吗?是个激励,但不是未来的方向盘。有人说榜单前10合资占7,那等新能源榜单出来,国产可能霸榜前20,这不就是产业转型“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真实的写照吗。

有意思的是,前些年国产燃油还能小步快跑追着合资卷,现在留给他们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少。要真想卷出成绩,还是得在新能源里开疆扩土,以技术驱动赢市场。燃油车的“内卷”差不多快卷到底了,市场教室的灯还没关,但讲义已经换成了新能源的版本。

所以,我觉得,这波“合资燃油车完胜”,是老战场上的荣誉绶带,再怎么看也代表不了未来的冠军奖杯。榜单上的一时得失,都是渐变大潮里的浮沫。真想下结论,还是得盯牢下一个台阶谁最先踩稳脚,剩下那几个扩音器还在喊“销量第一”,别等风向一变,全变成回忆。

一句话,这市场的赌局,早已不是谁在燃油车里多抢几座山头,而是谁敢第一个吃下新能源最大那口蛋糕。合资和国产,在不同维度上都赢过,但走到今天,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迎接新时代,看谁能把握住下一个风口。油也好,电也罢,说到底,都是“技术实力+用户认同感”的比拼。国产车企别太计较谁在传统赛道里翻红了,拼命冲在新赛道才是正道。

燃油车榜单揭晓,合资占七席,国产稳守新能源阵地-有驾

别老在过去的排行榜里寻找答案了,答案都已经在下一个榜单的路上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