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发动机技术突破,谁说造不了高端?

最近汽车圈里流传着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说日本的一些汽车工程师,出于好奇或者研究的目的,把我们国家的一汽红旗混动车给拆解了。

这不拆不要紧,一拆开,据说现场变得很安静。

倒不是说发现了什么毛病,恰恰相反,他们是在发动机舱里,看到了我们过去总觉得有点“技不如人”的发动机技术,已经有了让人刮目相看的突破。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发动机技术突破,谁说造不了高端?-有驾

很多人一听这事,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真的吗?

还是咱们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

毕竟,发动机这东西,被誉为“汽车的心脏”,长期以来都是欧美日等老牌汽车强国的天下。

咱们的国产车,在内饰、智能系统上玩得风生水起,可一提到这最核心的动力单元,大家心里总会打个问号。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台让外国同行都得重新审视的红旗发动机,它到底凭什么能让人家“沉默”。

这事儿还得从咱们每个开车人的切身感受说起。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发动机技术突破,谁说造不了高端?-有驾

现在油价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每次开车路过加油站,心里都得盘算一下。

为了省点油钱,很多人选择了混合动力汽车。

可即便是开上了混动车,不少车主还是养成了“黄金右脚”的习惯,油门不敢深踩,生怕仪表盘上好不容易降下来的油耗数字,一脚就给踩回去了。

这种焦虑背后,其实是对国产混动技术的不确定感。

我们听了太多关于续航、油耗的宣传,但实际用起来,总觉得跟宣传的有点差距。

跟丰田、本田那些已经把混动技术玩了几十年的品牌比,我们的核心技术到底硬不硬,能不能在最关键的地方跟人家掰掰手腕?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发动机技术突破,谁说造不了高端?-有驾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汽红旗拿出了他们的新成果——一台型号为15TD的混动专用发动机。

他们没有搞太多虚头巴脑的宣传,而是很实在地把技术细节摊开来讲,说通过两项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把整车油耗降低了2%。

可能有人会说,才2%啊,听起来好像不多嘛。

这话没错,但我们得知道,现代内燃机的效率已经非常高了,就像一个已经考了95分的学生,再想提高1分都极其困难。

每一点进步,背后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真正的技术创新。

这2%的提升,恰恰说明红旗是在最核心、最难啃的骨头上,取得了实打实的进展。

我们先说说它的第一个绝活,叫“缸盖集成式进气歧管”。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发动机技术突破,谁说造不了高端?-有驾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原理其实很简单。

我们可以把发动机想象成一个运动员,需要大口吸气(吸入油和空气的混合物),然后做功,再把废气排出去。

传统的发动机,那个吸气的管子,也就是进气歧管,是单独安装在发动机外面的,通常又长又弯。

空气要走很长一段弯路才能进入气缸,这个过程阻力很大,就像我们用一根又细又长的吸管喝奶昔,得费好大劲。

发动机为了吸气而额外消耗的这部分能量,就叫“泵气损失”,说白了就是一种能量浪费。

红旗的工程师们想了个办法,他们把这个原本在外面的、弯弯绕绕的进气管路,直接设计制造在了发动机最顶部的那个叫“缸盖”的部件里面。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发动机技术突破,谁说造不了高端?-有驾

这么一来,空气进入气缸的道路,一下子就从“乡间小路”变成了“高速公路”,路程短了,路也直了。

结果就是,空气进来的速度更快,阻力更小,发动机吸气变得非常轻松。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光是这一项改进,就让发动机的泵气损失降低了15%之多。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它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是能为车主省下大约1.5%的燃油。

这种从物理结构上进行的优化,是任何软件调校都无法比拟的,是真正硬核的技术进步。

解决了吸气的问题,再来看排气。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发动机技术突破,谁说造不了高端?-有驾

它的第二个绝活,叫“分离式排气增压系统”。

如果说吸气是运动员的呼吸,那排气就是把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去。

对于带涡轮增压的发动机来说,排出的废气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去推动涡轮,给发动机增加动力。

这就带来一个矛盾:废气既要快点离开气缸,免得影响下一次吸气,又要保持足够的力量去推动涡轮。

传统的做法就像一个拥挤的出口,效率总是不够高。

红旗的做法是,给排气系统开了两个“门”。

一个门连接着一条“泄压快车道”,在发动机低负荷、不需要那么大动力的时候,一部分废气就从这个门直接排出,迅速降低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让发动机运转更平顺。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发动机技术突破,谁说造不了高端?-有驾

另一个门则连接着通往涡轮的“主干道”,当司机深踩油门需要动力时,高温高压的废气就集中从这个门冲出去,精准而有力地推动涡轮工作,让动力响应更快。

这种精细化的分工合作,让排气的效率大大提高。

气缸里的废气排得更干净,下一次燃烧就更充分;涡轮的反应也更灵敏,减少了我们常说的“涡轮迟滞”,开车时感觉动力来得更直接。

这一系列优化下来,发动机的综合效率又提升了一截。

正是这两项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凝聚了大量心血的结构创新,最终实现了整车油耗降低2%的目标。

这背后传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单纯模仿和逆向研发的阶段。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发动机技术突破,谁说造不了高端?-有驾

当那些老师傅拆开这台红旗发动机,看到那些精密加工的零件上刻着的中文标识和专利号时,他们看到的不再是别人的影子,而是属于“中国设计”的自信和智慧。

这不仅仅是一台发动机的成功,更是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向“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尝试“领跑”的缩影。

长久以来,一提到混动技术,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丰田和本田。

他们凭借着复杂的行星齿轮结构和精密的电控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强大的技术壁垒,让后来者很难超越。

但红旗的这次突破告诉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

我们可以在别人设定的赛道之外,另辟蹊径,通过对发动机本体这个最根本部件的深刻理解和大胆创新,同样能够达到甚至超越领先水平。

这2%的燃油节省,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一年下来可能就是几百上千元的油费;但如果把这个数字乘以中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那每年节省下来的能源,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其社会效益和环保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在能源安全和环保法规日益重要的今天,谁能更高效地利用每一滴燃油,谁就掌握了未来市场的主动权。

红旗的这次亮剑,无疑是为所有中国品牌打了个样,证明了埋头搞研发、死磕核心技术,才是真正的王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