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手整治汽车圈网络歪风

前几天刷手机,看到一个新闻直接给我看乐了。某大V刚发完“这车就是电子垃圾”,结果底下评论区有网友贴出他三个月前收了人家两万块推广费的聊天记录。好家伙,嘴上骂得狠,背地里数钱数到手软——这种戏码在汽车圈都快成连续剧了。

不过这次,官方终于坐不住了。工信部、网信办、公安部等六个部门联手甩出一份《通知》,说白了就是给汽车行业那些网络“黑话术”来个全面封杀。整治期三个月,全国范围铺开,动静不小。这回不光是管嘴皮子,连背后操盘的“黑手”也要一锅端。

你要是经常混汽车论坛或者短视频平台,肯定见过这些套路:某个博主声泪俱下控诉某品牌“销量崩盘”“战略失误”,配图全是剪辑过的负面新闻拼接;还有那种号称“科普”的账号,张口闭口“电池衰减50%”“百公里电耗高得离谱”,数据来源全靠编。更离谱的是,有些团队用AI批量生成“车主投诉视频”,同一个演员换身衣服演七八个“受害者”。这些玩意儿统称“黑水军”,专门靠制造焦虑吸粉变现。

这次整治第一条就冲着这些“流量生意”去的。做假视频、炒黑话题、恶意解读销量数据,只要是为了蹭热度赚钱,全都算非法牟利。尤其是那种打着“测评”旗号,实则搞“商测结合”的账号,一边收钱一边抹黑竞品,甚至暗示车企“交保护费”才能删帖——这已经不是道德问题,是赤裸裸的敲诈。

还有些宣传吹得天花乱坠。什么“续航1000公里实测达成率98%”,结果条件是20度恒温、时速30、不开空调。更有甚者,榜单随便排,“某某品牌销量第一”“用户满意度冠军”,数据出处比谜语还难猜。以后这类操作也得收敛了,虚假宣传骗人,查到就是板子伺候。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拉踩大战”。高管亲自下场,在社交平台阴阳怪气同行;粉丝团组织“控评”,动不动就刷屏“某品牌不如我家”;更有“黑公关”公司幕后操控,一纸合同就能让全网突然冒出几百条差评。这哪是讨论产品,简直是饭圈文化入侵工业领域。

现在好了,平台得自己上手段,特别是对付用AI生成内容的“智能水军”。一键辟谣、争议打标、投诉通道,都得配上。车企也别光喊冤,自查必须跟上,谁家请了“黑嘴”搞对手,查出来一样挨罚。监管部门更是要联动办案,从账号挖到背后的代理公司,链条式打击。

说实话,汽车圈需要热闹,但不需要这种“毒流量”。良性竞争应该是技术比拼、服务比拼,而不是谁更能编故事、谁更会带节奏。这次六部门出手,算是给行业划了条红线——别再把舆论场当角斗场,踏实造车才是正道。

风向变了,是时候让键盘回归理性,让市场回归真实了。

六部门联手整治汽车圈网络歪风-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