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造相机炼银,小厂磨配件,开摩托闯汽车

李书福,一个被称为“疯子”的名字,四十年来用执念与胆识在中国汽车界写下传奇。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以身试法而后成功”,什么叫“农村小孩翻身做大王”,那么李书福的经历堪称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骨子里既有一点憨,也有点“黑”的商人,他的疯狂创业史。

故事从穷小子赌钱说起。李书福小时候出身贫困之家,但早早展露出狠劲:别人赢钱留一半,他赢了全下。万一输光?再说,反正没想过给自己留退路。这样的性格,一路决定了他后来的“孤注一掷”模式——干什么都要拼个鱼死网破。

李书福造相机炼银,小厂磨配件,开摩托闯汽车-有驾

高中毕业后,李书福瞅准野照相的生意,手头没钱就自己手搓反光罩,东拼西凑组装相机,低成本起家。他在照相馆赚了第一桶金,偏偏人品太旺,转手又发现洗照片的显影液里有银子,一通化学操作又把银子炼出来,卖比照相赚得更多。哪有什么神秘配方?就一条:“别人不敢搞的我先上,政策灰色我也不怕”。

炼银套利、倒腾废品让李书福很快成了万元户。接着,他又开厂做电冰箱配件——看似简单的零件,李书福凭着死磕精神搞了一年多,手上天天磨破皮,成功搞定。后来进军家电产业,他率先体验了政策的狡猾——宏观调控风头一起,民企被封杀,北极花电冰箱厂也被他“无偿上交国家”,几十年一场空。李书福后来痛心疾首:胆子还小了点。

吃过亏的李书福,依然不信邪。下海继续摸爬滚打,敏锐地发现国内做不了轿车,摩托车产业却有巨大空间。他买来本田摩托拆了又拆,坚持“有样就能仿”,7个月搞出山寨本田。没有证,借挂牌搞擦边球,甚至后来收购国企为“白户”转正。仿制、借壳、挂靠、游走于灰色地带,哪怕刀尖上舔血,李书福依然一路狂奔。

李书福造相机炼银,小厂磨配件,开摩托闯汽车-有驾

1997年,最疯狂的事情发生了:李书福公开宣称要造轿车。要知道,造车是民企绝对禁地,国家只让国企玩。钱不多,经验没有,却公然拆奔驰、造夏利,甚至在没有“准生证”的前提下就把第一辆车拉来热销。所有人都当他神经病,他却坚定地开着自家仿奔驰在台州转圈。

李书福造相机炼银,小厂磨配件,开摩托闯汽车-有驾

政策打铁板怎么办?李书福打起法律与政策的“擦边球”——轿车不让造,咱先做“客车”,狠心去四川监狱合营买下个名额,调动资源打游击。有许可证后他又搞老板工程,引入私营老板开分厂,大幅减小资金压力。别人走正道,他撸起袖子挖小道,专盯别人不肯干的险活累活。

李书福造相机炼银,小厂磨配件,开摩托闯汽车-有驾

资金紧张、人才短缺、专利官司三座大山轮番压顶。银行不给贷款、员工能跑就跑、奔驰和丰田隔三岔五写状告信。李书福不慌,仿得多了脸皮也厚,“不怕你写信,我就改改再来”,甚至“打民族感情牌”对抗跨国巨头。

宣传方面,李书福更显“疯子”本色。广告语“汽车不过四轮两张沙发”“请国家给我失败的机会”叫得街知巷闻。清华碰撞搞出吉利对奔驰,借足球大闹中国足坛、“揭黑进监狱也无悔”。炒作手法花样百出,哪怕是失败也能被反向宣传“国产车安全高”。

走过生死线,吉利终于靠低价车站稳脚跟。可便宜有便宜的尴尬,没面子、赚辛苦钱,不足以支撑向高端进击。李书福又一拍大腿,琢磨起买世界名牌。目标锁定沃尔沃,坚持“死缠烂打”,几乎三年时间和福特谈笑风生,最后以超低价“娶回”了行业偶像。

这一路,李书福既有兄弟阋墙的家族烦恼,被嘲“家族企业之累入骨髓”;也有弯道超车的教育布局,为吉利输送源源不断的廉价工程师和工人。硬闯政策禁区,和监管部门拆招对峙,李书福就像田野里抓住蚂蚱的小孩,认准了不达目的不罢休。

李书福造相机炼银,小厂磨配件,开摩托闯汽车-有驾

李书福本质是个“诗人疯子”。大佬讲述豪言壮志,落笔又写打油诗嘲黑哨。疯狂下决心、冷静做选择,吃亏时自省,风光时又幽默调侃。

从野照相、私炼银,到造摩托、偷摸造车,再用十多亿美元买下世界名牌,李书福的人生是“胆子大、脸皮厚、执念深”的完美样本。那些一路被视作疯子的举动,恰恰是中国民营企业穿越绝境、重塑行业的真实写照。四十年风雨后,他没变成别人眼中的“汽车疯子”,反而成了中国制造业里“最稳健的骚客”。一句话:李书福,且疯且诗意,终成一代枭雄。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