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性能锁惹争议 官方详解赛道考核机制
当赛道成绩成为"性能钥匙"
5月1日深夜,郑州车主王先生更新车载系统后,发现自己爱车的1548匹马力突然"消失"了——这个相当于5辆家用轿车动力的数值,现在需要通过官方赛道考核才能解锁。这记"性能锁"不仅让车主群炸锅,更掀起了关于汽车性能管控的全民大讨论。
小米客服解释称,新增的"排位模式圈速考核"要求车主在浙赛、天马等8条指定赛道达到基础成绩,相当于给狂暴马力设置技术门槛。官方数据显示,新手车主平均需要投入2.8万元(含赛道日费用、轮胎损耗、驾驶培训)才能激活全部动力。
油门踩到底的代价
"就像买了台顶配电脑却要考试才能用显卡性能",洛阳车主李先生的比喻引发共鸣。部分消费者发现,原本在开放道路能启动的弹射起步功能,现在需要P挡静候60秒才能激活,这直接堵死了红绿灯飙车的可能。
但反对声浪中藏着令人不安的数据:小米SU7 Ultra交付两个月内,全国已发生17起严重失控事故,其中13起与误用赛道模式有关。有职业车手坦言,普通人操控1500匹马力,难度堪比新手开战斗机。
技术伦理的十字路口
这场争议暴露出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矛盾:当车辆性能突破物理极限,车企该不该扮演"监护人"角色?法律界人士指出,我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明确要求车企采取主动限速措施,小米的赛道考核机制恰好符合"技术手段降低事故风险"的法规精神。
对比国际案例,特斯拉的赛道模式需要理论培训,保时捷的超增压模式需额外付费,但像小米这样用实战成绩解锁动力的做法尚属行业首创。有业内人士调侃,这相当于把汽车性能做成了"游戏成就系统"。
撤回背后的产业困局
面对车主"付费性能被阉割"的声讨,小米在48小时内紧急撤回更新。这个戏剧性转折揭示出造车新势力的两难处境:既要兑现"地表最快"的营销承诺,又得为失控风险兜底。
值得玩味的是,撤回公告中特别提到"后续OTA将提前沟通"。这暗示着车企开始意识到,在智能汽车领域,用户教育比技术限制更重要。就像游戏厂商不会直接删减BOSS难度,而是设计新手教学关卡。
性能民主化的未来
这场风波或许会催生新的汽车文化。在郑州国际赛车场,已有商家推出"马力解锁陪练套餐",资深车手带着新手刷圈速的教学服务火爆异常。有消费者发现,完成赛道考核的过程,反而加深了对车辆性能的理解。
当我们在讨论1548匹马力该不该锁定时,本质上是在探索科技与人性的平衡点。就像智能手机普及需要流量资费改革,超级性能车的普及同样需要配套的驾驶文化培育。或许未来的汽车说明书里,除了保养指南,还会附带一本《速度敬畏手册》。
你认为车企应该通过技术手段限制车辆性能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实经历,让我们共同描绘智能出行时代的文明图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