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上车就掏出手机看天气。34度。晴转多云。
空调23度,两挡风。
主驾通风开到3。
车里就我一人。
我14:45从南通G40匝道驶入。
行李箱15公斤左右。
CLTC表显625公里。
你这车跑不了那么久吧?朋友在电话那头笑。
我说:先看数据,别急着打赌。(这段先按下不表)
图三图四里,我掐表计时。27.3公里。
其中27公里是高架,0.3公里地面路。
CLTC表显少了25公里,实际跑了27.3公里。
我心想,这损耗比估算多了8%。
出发后半小时,30分钟高架段。
我倒是没堵,车速维持在120,自动跟车也超了3辆。
高速上其实有点乐趣。
前车太慢,它自己判断超车。
全程没干预过。
15:20左右,我想起供应链的事儿。
就像做一张桌子,螺丝到材料都要贴合。
研发就像打磨木头,一刀一刀。
出厂到用户手里,缝隙稍微大点,力学就差。
(我没堆术语,就这么比吧)
两小时45分钟过去。
去除高架那半小时,高速行驶是2小时15分钟。
299.4里程显示。
减去27.3就剩248.3公里。
耗电600-243=357公里(CLTC)。
248.3/357≈0.6955。
续航达成率69.55%(体感/样本少)。
我当场心算了一下。248.3/13560≈110。
平均车速110公里/小时。
这速度,用135公里续航跑完一小时似乎有点撒欢。
说到对比,我之前试过同价位E5系列车型。
那车在同样条件下,续航达成率能到75%左右。
这车就差了5-6%。
不知道问题在电池管理系统还是散热?不确定/估算。
我翻了下相册,发现那天我在服务区偷拍了冷却排水口细节。
有两条管路,下口偏小,大概直径8毫米。
小细节,但可能影响散热效率。
你真认真。我同事张伟微信里吐槽。
我回:嫌麻烦,但也得认真测。(我自己都有点嫌麻烦)
中途我突然想起家里车库漏水。
然后又跑题了。
这种跑题也常有。
话说,有几次高温测试,我就直接把充电桩的风扇吹向电池舱口,用毛巾挡风口,像给孩子刮风排汗。
这样能降温1-2度,算是临场小计算?
小猜测:
M8这套热管理系统可能是针对北方冬天做的优化,南方高温时却显得有点捉急。(没细想过/不确定)
你有没有在高速里开过大块头SUV?
它和轿车在同样续航测试下差别大吗?想听你说法。
下次我也打算试试白天和夜晚差别,到底有人说夜晚更省电,是不是真的?(问题留在这儿)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