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多,四驱激光雷达,英伟达芯片,插混轿车。”这几个词,要是扔到去年汽车论坛,保准有人反手给你贴个“智商税”标签。但现实是,领克10 EM-P的上市现场,除了蓝色的展车闪烁着光,都快能感受到空气里的静电:不少预算党的眼神,已经从“纠结”变成了“跃跃欲试”。就像凌晨后剩下一包泡面时的那种决断——明明心里还有一丝疑虑,但冲动压倒了犹豫。
做汽车相关工作久了,见多了市场上低配高价和高配低价的套路。尤其这种“中大型插混轿车”,很多品牌把便宜版本当成钓饵,把有用的配置藏到高端,目的很简单:谁不想多赚点选装费呢。但领克10 EM-P直接把智电四驱、激光雷达和英伟达Thor芯片塞进了全系标配,16万多的入门版硬件基本没有阉割。这操作,有点像刑侦队下班聚餐时,点了桌子最贵的几个菜但只收人均,不禁让人感慨厂商终于“走心”了一把。
现场看这车第一眼,修长的车身线条和低趴的大气前脸,我不禁多瞟了几眼。尤其夜色下分体式大灯“展翼”点亮,贯穿式日间灯像光带闪过,攻击性比领克以往车型更甚——年轻人看到这造型,大概会说很“杀气”。夸张导流槽加“獠牙式”前包围,和路面上的那种伪运动小轿车不是一个路数。至于隐藏门把手和溜背造型,这两年算是混动车型的标配了,但实地摸一摸,这车的伸缩阻尼还真借鉴了不少豪华车思路,不晃不噪,有点“抠门但用心”的质感。
只讲外观不中听。摸进车内,软包材质占据了绝大多数接触面,18㎡软包听起来像房地产广告,实际效果却确实温润细腻。仪表+中控双大屏数据不算吓人,但响应和交互足够快,语音识别很灵,“你好领克”这句我在场边喊了三声,车机没被人声干扰,连续响应,难得的不犯低级错误。音响方面,顶配哈曼卡顿23扬声器系统,不吹不黑,试了几首古典和摇滚——空间还原度很高。氛围灯和天幕凑一起,夜间通勤像在“私家影院”上班,唯一的缺点是如果副驾驶把手机调成震动模式,你可能找半天才发现它在哪个扶手下面。
空间和舒适性,一向是插混车型的短板,尤其电池布局常常让后备箱变成“缩骨功”现场。但领克10 EM-P车长超过5米,轴距突破3米,后排腿部空间宽裕,电池没占用储物空间,两个大箱子轻松装下。座椅支撑到位,配合加热、通风、按摩的“全家桶”,后排1700cm²扶手和副驾小桌板,那种“行政私享感”在20万以内很少见。堵车或长途时,后排的人可以更早地放空自己——只不过我始终没体会到那种“在车里吃火锅”的幸福,毕竟现场只给提供了矿泉水和提子。
主动安全这块,领克10 EM-P很懂“预算党的强迫症”:激光雷达、毫米波、超声波和高清摄像头全上,还塞了Thor大芯片。试驾中体验高速NOA,自动变道、上下匝道都靠谱,方向盘修正没有“打摆子”,城市识别行人和红绿灯也没掉链子。看配置清单,不得不承认堆料确实是下了血本,不同于某些品牌的“饥饿营销”,这次是真正不给低配挖坑。
动力层面,1.5T混动专用机+前后双电机,纯电续航240km,综合续航1400km,输出达390kW。加速时电机起步迅速,三挡DHT换挡不闹“顿挫”,连老司机都不容易察觉切换点,这在国产插混里算顶级体验。全系电四驱,P4后桥电机0.01秒分配扭矩,湿滑路面或高速紧急变道,我模拟了几次极端情况,车身姿态毫无怯意,循迹性很强。前铝双叉臂和后五连杆悬挂配合液阻,城市地面和高速弯道各有表现,舒适和韧性并存。
噪音控制方面,纯电模式几乎是“图书馆级”——当然,前提是副驾驶不在打电话。双层玻璃、声学轮胎、高效隔音材料,配合顶级音响系统,跑长途几乎不用调高嗓门。长时间体验下来,这车的静谧性属实让人安心,缺点嘛,就是副驾要是话多,你也只能假装没听见。
写到这,不得不回看一句:预算党还纠结吗?都搁地上了,你不挑只剩下自己作妖。领克10 EM-P称得上是“26万的装备,16万的定价”,能不能值见仁见智,但如果只盯配置和性能,真让人有点“盲选也不亏”的错觉。当然,高性价比的车未必能解决所有烦恼,毕竟买车就像进办公室——你以为高级配置是全部,其实舒适体验、售后服务和用车场景才是细水长流。
作为“隔岸观火”,我只能说这台车在中大型插混里确实算得上“配置无短板,售价无坑点”,甚至像是价格战里“最后的绅士”,既有技术门槛也懂用心造车。至于“豪华和务实是否可以两全”,还得看你哪天真正交付之后遇到实际用车场景才见分晓。
最后打住,如果只用一句话结束这场预算党之选的挑刺,那就是:16万预算,你愿意为哪项配置买单?是激光雷达和芯片带来的安全感,还是四驱操控下的稳正体验?亦或是空间豪华和舒适配置的全能型?毕竟,答案永远藏在你开上路的那一刻——小概率会觉得亏,大概率只是你钱包和心态的惆怅而已。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