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展台的聚光灯,今年在上海车展显得格外明亮。曾几何时,新能源赛道的主角光环似乎牢牢锁定在中国品牌身上,而2025年的黄浦江畔,一股蓄势已久的力量正迸发出强劲动能。漫步展馆,丰田、大众、本田、日产等展台人头攒动,一系列贴着“全球首秀”、“中国专属”标签的全新新能源车型闪耀登场,它们不再是试探性的跟随者,而是带着清晰战略和本土化深度融入的破局姿态强势回归。这背后,是一场由内而外的深刻蜕变。
产品焕新:告别“油改电”,拥抱原生平台与顶尖智电
合资品牌此次带来的新能源产品矩阵,最显著的变化是彻底摒弃了早期“油改电”的过渡形态,全面转向基于原生纯电平台或高度灵活的多能源平台开发。这不仅在产品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标志着研发思路的根本转变。
大众集团的技术协同: 一汽-大众ID.AURA、上汽大众ID.ERA、大众安徽ID. EVO三款概念车同台亮相,它们共同的核心是全新的CMP电动平台与CEA电子电气架构。这个“中国DNA”平台意义非凡:开发周期缩短30%,成本优化高达40%;CEA架构采用域控与准中央计算,控制单元减少30%,运算性能提升50%,支持L2++级智能驾驶和无缝OTA升级。更关键的是,CMP平台首次实现了纯电、插混、增程多动力形式的兼容开发。最令人振奋的是,从概念车亮相到量产仅需12个月,ID.AURA等车型即将在明年初落地,彻底颠覆了以往合资车型导入缓慢的印象,正面回应了“快鱼吃慢鱼”的市场法则。
日系三强的加速转型: 丰田携bZ家族重装出击,全能智电SUV铂智3X、定位D级轿车的铂智7(丰田首款鸿蒙座舱车型)等车型,展示了其对中国纯电市场的全新理解。铂智3X凭借14万级车型即配备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 X芯片的强悍智驾硬件,以及Momenta最新“一段式端到端”高阶智驾大模型,成功跻身智驾第一梯队,上市首小时订单破万的成绩堪称合资纯电里程碑。本田带来了基于云驰智能纯电W架构打造的S7和烨GT(全球首秀),东风日产则推出了完全由中国团队主导、基于全新“天演架构”开发的N7。N7搭载高通8295芯片、融合DeepSeek大模型的NISSANOS车机系统以及Momenta高阶智驾系统,其智能化水平已能与第一梯队自主品牌正面抗衡。
长安马自达的本土融合: EZ-60作为长安马自达第二款新能源车型,定位中型电动SUV,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它清晰地诠释了“深度融合”的内涵:基于长安成熟的技术体系打造,深度融合马自达标志性的魂动设计美学和运动基因。内饰则全面对标中国用户喜好,搭载26英寸5K超大连屏和中国本土开发的车机系统。
战略纵深:中方主导,深度融入本土生态链
合资品牌此次电动化加速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前所未有地强化了中方团队在研发、决策和供应链整合中的主导作用,“以中国技术满足中国需求”成为核心战略。
研发决策权移交: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变化。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升任丰田中国总经理,成为丰田中国首位华人总经理,此举意味着丰田将研发决策权、产品定义权全面移交中国团队,铂智7等车型正是由本土工程师主导开发。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由马智欣出任,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则由吴胜波担任,合资企业核心管理层本土化趋势明显。
技术平台本土化: 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企业明确采用中方研发的电动平台(如CMP)和电子架构(如CEA)。别克GL8插混版由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主导开发,上汽通用预计推出的首款增程车NCUB,从整车平台到“三电”均采用上汽集团技术。一汽-大众宣布自2026年起推出11款全新车型(含大众和捷达品牌),全部由中方主导研发,深度参与CEA电子电气架构和SOA架构的完全自主研发,并主导混动技术推进。
供应链深度绑定: 合资品牌积极拥抱中国顶尖供应链伙伴。电池方面,与宁德时代深化合作(如东风本田推动CTB电池一体化技术落地);智驾方面,广泛引入Momenta的高阶智驾解决方案(铂智3X、东风日产N7、东风本田S7等);智能座舱方面,采用高通顶级芯片(8295/8155)并融合本土AI大模型(如N7搭载DeepSeek)。这种深度协作显著提升了产品的本土竞争力和迭代速度。
价值重塑:“油电同质”与长期主义的胜利
面对市场的起伏,领先的合资品牌展现出清晰的战略定力,摒弃了短视的投机,转向基于品质、安全和长期价值的深耕。
东风本田的“油电同质”哲学: 在CR-V(上半年销量近8.9万辆,同比增长8.39%)等明星车型的成功基础上,东风本田明确提出“油电同质”战略。其核心在于:无论动力形式是燃油、混动还是纯电,产品所承载的品质、安全、可靠等核心价值标准始终如一。S7在5吨钢卷极限碰撞测试中展现的硬核安全(车身稳定、气囊精准开启、高压及时断电等),正是对本田全球安全标准的极致诠释。同时,主力车型开启“油电同智”革命,如焕新英仕派和即将升级的CR-V搭载Honda SENSING 360+,提供高速领航辅助等全场景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第十一代思域搭载Honda CONNECT 4.0,AI语音助手识别率高达95%。
主流合资的共识: “油电共进”和深耕品质价值成为头部合资的普遍选择。一汽-大众强调“坚持油电共进的道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产品”,致力于长期主义、打磨产品、加速智电转型和服务用户。一汽丰田同样奉行燃油与新能源双线并进,相互呼应的策略。它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市场仍将是油电共存、千万级燃油车基盘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并存的状态。
前瞻布局:本土化2.0与全球视野
合资品牌的转型绝非仅着眼于当下,更在积极布局未来。
本土化2.0:三位一体深耕: 以东风本田为例,其本土化已形成“供应链-技术合作-产品开发”三位一体格局。在武汉构建成熟的本土供应链体系;与Momenta合作智驾,引入DeepSeek AI升级交互;与宁德时代深化电池技术合作。位于武汉的本田全球首座电动化工厂(数智化程度最高)已量产,为后续新能源车型提供强大产能和技术支撑。东风本田计划2030年前导入10款以上电动化车型。
“反向输出”新路径: 长安马自达的创新路径值得关注。其新能源序列首款车型EZ-6(即MAZDA 6e)已成功实现出海,第二款车型EZ-60也将遵循相同路径进入东南亚、欧洲等市场。这标志着合资体系利用中方技术优势和本土化经验,开始探索全球市场的新模式。
2025上海车展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合资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的战略转向:从依赖全球车型的缓慢导入,转向基于中国本土需求、本土技术的深度价值重构与快速产品迭代。这是一场由中方团队主导研发、深度绑定本土顶级供应链、秉持“油电同质”长期主义理念的加速突围。当铂智3X、N7等车型凭借过硬产品力赢得市场热烈反响时,我们清晰地看到,“破局者”的姿态已然显现。这场由合资品牌积极参与的良性竞合,最终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更成熟、更高品质的选择,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大象不仅正在转身,而且步伐愈发坚定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