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开车出门,寻找停车位总是个不大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车位紧张的城市,路边那些高出路面一截的“马路牙子”,常常成为我们见缝插针停车时的“拦路虎”。看着别的车轻松“跨”上去,自己的车却可能望“坎”兴叹,甚至担心“托底”伤车。这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汽车“最小离地间隙”——它就像汽车的“腿长”,决定了车辆跨越障碍的“步幅”有多大。
何为“最小离地间隙”?专业定义与重要性
在汽车工程领域,“最小离地间隙(满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它指的是当车辆处于满载状态(即达到最大设计总质量,包括乘客和货物)、静止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车辆除车轮之外的最低点(通常是底盘下的某个部件,如发动机油底壳、排气管或车架横梁等)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这个数值有什么用呢?它直接反映了车辆在满载状态下,无碰撞地通过路面上的石块、坑洼、减速带,当然还有我们常见的马路牙子等障碍物的能力。
间隙越大: 车辆的通过性自然越强,能轻松应对更高的障碍或更崎岖的路面,为驾驶者提供更多探索的可能性和停车的便利性。但同时,车辆重心也会相应升高,理论上对高速行驶的稳定性略有影响(现代车辆的电子稳定系统已能很好地平衡这一点)。
间隙越小: 车辆重心更低,高速行驶稳定性理论上更佳,造型也往往更流线动感。但缺点也很明显:通过性受限,遇到稍高一点的障碍物就容易发生“托底”,损伤底盘关键部件,带来维修烦恼和安全隐患。
国家标准规定,常见的马路牙子高度通常为15厘米(150毫米)。因此,如果一辆车的满载最小离地间隙能达到或超过这个数值,那么在面对标准马路牙子时,理论上就能更加从容。
上汽荣威家族:离地间隙全览,从容应对城市“门槛”
我们以上汽荣威品牌丰富的产品线为例,来看看不同车型在离地间隙上的表现(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整理,为满载最小离地间隙,单位:毫米)。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荣威针对不同车型定位和用户需求,在底盘高度设计上的考量:
轿车/紧凑型车阵营(注重舒适与操控):
荣威750 (108mm):经典轿车代表,较低重心带来良好行驶稳定性。
荣威i6/i6 MAX/i6 MAX新能源/i5/550/Ei5/D7 (114mm - 120mm):覆盖主流家轿市场,在舒适性与通过性间取得平衡。例如荣威i5 (116mm)、荣威Ei5 (116mm/120mm)、荣威D7 (120mm) 等,均能较好地应对日常城市路况和标准不高的路沿。
科莱威CLEVER (116.7mm):作为微型电动车,这个离地间隙在同类型车中表现相当不错,提升了通过性。
SUV/MPV阵营(强调多功能性与通过性):
荣威e950/e550/e50 (136mm - 165mm):新能源车型在保证电池安全的前提下,离地间隙设计合理。
荣威350 (121mm/148mm):不同年款有所差异,体现了设计优化。
荣威RX5 (175mm):作为荣威的明星SUV,RX5的175mm离地间隙是其强大通过性的有力保障,车主反馈中也提到其能轻松“征服”马路牙子。
荣威RX3 (180mm)、荣威RX5 MAX (165mm/175mm)、荣威RX5 eMAX (175mm)、荣威RX5 新能源 (175mm):这些SUV车型普遍拥有165mm-180mm的离地间隙,显著高于轿车,应对复杂路况和标准马路牙子游刃有余。
荣威iMAX8 / iMAX8 新能源 (165mm/202mm):作为中大型MPV,202mm的离地间隙版本(如2022款)提供了媲美SUV的通过性,而165mm的版本也足以满足大多数铺装路面需求,兼顾了行驶稳定性和一定的通过能力。
荣威RX8 (202mm)、荣威MARVEL X (222mm)、鲸 (172mm):这些车型定位更偏重硬派或高性能,离地间隙普遍在170mm以上,其中荣威RX8的202mm和MARVEL X的222mm表现尤为突出,车主在长测体验(11000公里)中也高度评价了其扎实的非承载底盘(RX8)带来的安全感和通过性,尤其适合有多人出行或轻度越野需求的家庭。RX9 (150mm) 则体现了运动化SUV的平衡设计。
龙猫 (150mm):个性化小型SUV,离地间隙满足城市通勤和偶尔郊游的需求。
从荣威RX5车主们的真实反馈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高离地间隙带来的便利:“荣威RX5的前后悬挂都是独立性的设计,底盘距离地面的高度10公分以上,一般的马路牙子都是可以轻松征服的,我很享受窜到马路牙子上面的感觉。” 另一位RX8车主在长距离体验后,更是对其非承载式底盘带来的扎实感、高通过性以及出乎意料的动力匹配平顺性赞不绝口。
不只是荣威:大众家族对比看趋势
作为参考,材料中也提供了上汽大众部分车型的离地间隙数据(同样为满载最小离地间隙,单位:毫米):
轿车: 朗逸 (95mm/100mm/110mm/115mm/125mm)、Polo (100mm/110mm)、帕萨特 (105mm/110mm/115mm)、凌渡 (115mm) 等,整体区间集中在100mm-125mm,部分经典桑塔纳较高 (138mm)。ID.3 (140mm) 作为电动车表现较好。
SUV/MPV: 途铠/途岳/途观L系列 (150mm)、ID.4 X (155mm)、途观X/ID.6 X/途昂系列 (160mm)。威然 (140mm)、途安 (100mm/110mm/120mm/143mm)。
对比可见,SUV车型普遍拥有显著高于轿车的离地间隙(150mm-160mm+),这是其多功能性的核心体现之一。即使是MPV,如威然140mm、途安高配143mm,也高于同品牌轿车,荣威iMAX8的165mm/202mm则更为突出。
安全上下“马路牙子”:资深建议
了解了自己爱车的离地间隙只是第一步。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1.目测评估,量力而行: 国家标准是15cm,但现实中马路牙子高度差异很大(12cm到20cm甚至更高)。在尝试上下之前,务必下车或通过车窗仔细目测其实际高度,并与自己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可查阅手册或可靠资料)进行对比。如果目测高度明显接近或超过您爱车的离地间隙,强烈建议放弃,另寻停车位。 强行尝试极易导致托底,损坏油底壳、排气管、悬挂部件甚至车身底板,维修费用不菲。
2.正面接触,双轮同步: 如果确认可以通过,务必让车辆正面对准马路牙子,缓慢接近,尽量让两个前轮(上时)或两个后轮(下时)同时接触台阶边缘。这样可以分散冲击力,减少对单个轮胎胎壁和悬挂系统的压力,避免轮胎鼓包、轮毂变形或悬挂损伤。切忌小角度斜着上! 这会导致轮胎侧面严重挤压马路牙子,极易造成轮胎胎壁损伤甚至爆胎。
3.低速缓行,轻柔操作: 使用最低档位(手动挡)或轻踩油门(自动挡),以极低的速度(类似蠕行)缓缓“爬”上或“溜”下马路牙子。避免猛冲或快速滑下,巨大的冲击力对底盘、悬挂、转向机都是严峻考验。
4.靠近停车,避免挤压: 如果只是靠近马路牙子停车,注意保持轮胎与路沿的平行距离,避免轮胎侧面长时间挤压摩擦路沿,同样会损伤胎壁。也尽量不要让一个车轮在路沿上,另一个在路面下,这样会导致车身扭曲,长期如此对悬挂和车身结构不利。
5.特殊天气,高度敏感: 暴雨天气是离地间隙价值的凸显时刻。过低的底盘在积水路面行驶风险骤增。材料中也特别提到,离地间隙是“一场暴雨见真章”的关键指标。此时,SUV和离地间隙较高的车型在涉水能力上具有天然优势(当然实际涉水深度还需考虑车辆密封性等)。
结语:心中有“数”,用车无忧
汽车的离地间隙,这个常常被普通消费者忽略的参数,实则紧密关联着日常用车的便利性与安全性。上汽荣威通过其丰富的产品矩阵,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从注重稳定舒适的轿车(如i5, D7),到兼顾空间与通过性的MPV(如iMAX8),再到拥有强悍通过能力的SUV(如RX5, RX8)等多种选择。了解并善用您爱车的这项“身高”数据,结合正确的驾驶方法,就能在面对城市中无处不在的“马路牙子”时更加从容自信,有效保护爱车,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安心、更顺心。记住,安全跨越障碍的前提,永远是谨慎评估和正确操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