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销量过半,何小鹏发力AI汽车,加速抢占市场

最近,咱们身边的汽车圈子里,小鹏汽车这个名字被提起的频率越来越高了,而且跟一年前大家聊起它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就在不久前,这家公司还因为销量问题让不少人替它捏了把汗,可转眼间,它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不仅销量蹭蹭往上涨,还开始给整个行业讲起了新故事。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鹏G7销量过半,何小鹏发力AI汽车,加速抢占市场-有驾

一个以技术见长的公司,怎么突然开始强调一些听起来有点“虚”的东西,比如“情绪”?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里里外外给说透了。

先来看一组实实在在的数字,因为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前不久,小鹏汽车对外宣布,自家车累计卖出去超过80万辆了。

按照现在的势头,到今年年底,实现第一个100万辆的销量里程碑,基本上是稳了。

更厉害的是,就在今年上半年,也就是到6月底,小杜汽车总共卖了19.72万辆车,这已经完成了它全年38万辆销售目标的52%。

这个成绩单,放在今天竞争激烈到白热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可以说是相当亮眼了。

你想想,时间刚过去一半,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能做到这一点的车企,真的不多,绝对算得上是优等生了。

这事儿之所以让很多人感到惊讶,是因为回想一年多前,小鹏汽车正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

当时因为一款旗舰车型的上市策略出了点问题,加上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销量一度不太理想,外界的议论和担忧也很多。

但小鹏汽车硬是扛了过来,而且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这场反击战的关键,很多人都认为是一款叫做小鹏G6的车型。

小鹏G7销量过半,何小鹏发力AI汽车,加速抢占市场-有驾

这款车一出来,就直接对准了20到30万这个价位里最难啃的骨头——特斯拉的Model Y。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Model Y在这个级别里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很多新车都想挑战它,但效果都不太好。

而小鹏G6凭借着自己领先的800伏高压快充技术,让充电速度变得飞快,再加上它那个越来越聪明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及一个比Model Y更有吸引力的价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销量迅速攀升,成了帮助小鹏汽车扭转局面的大功臣。

当然,销量回暖只是第一步,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显然想得更远。

在最近和媒体的交流中,他反复提到了一个新方向:小鹏要从一个单纯的造车企业,全面转型成一家“AI企业”,要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AI汽车时代”。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高科技,那到底啥是AI汽车呢?

何小鹏给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解释。

他说,以前大家夸一个车企技术厉害,都说它“全栈自研”,这就像一个厨师,从买菜、洗菜、切菜到下锅炒,全都是自己一个人搞定,保证了菜品的独特口味。

小鹏过去的智能驾驶就是这么干的,从软件到硬件都自己来,这是在“深度”上下功夫。

但现在,何小杜认为光有深度还不够,未来要搞“全域开发”。

这个“全域”又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还是用那个厨师打比方。

他现在不光要会炒菜了,还得懂营养学,懂餐厅的灯光和音乐怎么搭配,甚至要能根据客人的心情推荐合适的菜品。

小鹏G7销量过半,何小鹏发力AI汽车,加速抢占市场-有驾

也就是说,未来的汽车,AI不能只是一个单独的功能,比如只管开车,而是要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汽车的每一个角落。

从你坐的椅子,到车里的空调,再到整个车的动力系统,AI都要参与进来,把它们整合成一个会思考、懂你的整体。

比如,它能通过摄像头感知到你有点疲劳,就主动把座椅调整到更舒服的角度,同时播放点提神的音乐。

这就是从“全栈”的深度,进化到了“全域”的广度与融合。

聊到这里,最核心、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来了。

当所有人都以为何小鹏会继续滔滔不绝地讲技术的时候,他却话锋一转,开始反复强调一个词——“情绪”。

他说,造车就像人的两只手,左手是科技,右手是艺术,而把这两只手连接起来的基础是品质,能达到的新高度,就是情绪。

这话说出来,让很多人觉得,这个理工科出身的老板,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感性了?

一辆车,怎么还谈得上“情绪价值”呢?

其实这事儿并不复杂,它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用车的点点滴滴里。

举个例子,你下班开车回家,堵在晚高峰的车流里,心里正烦躁。

这时候,你的车不仅能用智能驾驶功能帮你稳稳地跟车、自动变道,让你不用一直紧张地踩着油门刹车,还能通过语音助手,用一种很自然、像朋友聊天的语气问你:“今天挺累的吧?要不要给你放首轻松的歌?”或者“我帮你找了一条不那么堵的路,要不要切换过去?”就在那一瞬间,你感受到的就不只是科技带来的方便了,更是一种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

这种感觉,就是一种情绪价值。

小鹏G7销量过半,何小鹏发力AI汽车,加速抢占市场-有驾

再比如,你买了一辆车,它的配置、性能各方面都比同价位的另一款名气很大的车要好,但价格还更便宜。

当你开着这辆车,心里会油然而生一种“我真会买,这钱花得值”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这种感觉,同样也是情绪价值。

何小鹏认为,当今后的汽车在硬件上越来越像的时候,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这种精神层面、情感上的需求,谁就能赢得用户的心。

这就像小米的SU7,很多人买它,不完全是因为它的性能参数,可能就是因为发布会上雷军讲的某个小细节,比如那个设计得刚刚好的手机支架,或者那个很方便的储物空间,让人觉得“这车真懂我”。

最后,何小鹏还谈到了小鹏汽车的全球化思路,这一点也体现了他的长远思考。

他说,小鹏的全球化和很多公司不一样,不是先把车在中国卖火了,然后再稍微改改拿到国外去卖。

而是在产品立项的最开始,就把全球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这意味着,这款车的设计、安全标准、软件系统,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和用户习惯。

这条路显然更难走,需要投入更多,但也更扎实。

因为它保证了产品从根上就具有全球适应性,而不是后期再去“打补丁”。

所以,今天我们再看小鹏汽车,看到的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销量逆袭故事。

它更像是一个中国科技企业在经历了市场的风雨后,进行的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进化。

它认识到,在未来的竞争中,单靠技术领先是不够的,还需要真正走进用户的心里,去理解和满足他们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从一个“技术宅”,到一个努力想成为懂得科技、也懂得人心的“超级产品经理”,小鹏汽车的这条转型之路,或许也为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新方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