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偏置碰撞:从结构溃缩到乘员保护的“生死时速”
在C-NCAP的64km/h 40%偏置碰撞测试中,腾势D9以“双舱缓冲结构”应对冲击。其前防撞梁采用铝合金材质,实测中可吸收30%的碰撞能量,配合前纵梁的“溃缩引导槽”设计,将冲击力分散至车身下部,避免驾驶舱变形。车内假人数据显示,前排乘客胸部压缩量控制在28mm以内(行业标准≤50mm),头部HIC值(伤害指数)仅为450(远低于1000的安全阈值)。不过,该车型的副驾驶安全气囊在碰撞中展开速度偏慢,导致假人颈部受力略高于竞品。
岚图梦想家则通过“三明治车身”技术提升防护等级。其车身骨架采用75%高强度钢,实测中在偏置碰撞后A柱变形量仅3mm,车门仍可正常开启。更关键的是,其搭载的“预紧式安全带+远端气囊”组合,在碰撞瞬间将前排乘客向中央收紧,避免二次碰撞伤害。假人数据显示,前排乘客骨盆受力降低15%,但后排儿童假人因未配备专属气囊,头部与前排座椅的接触压力较高。
全新高山在正面碰撞中展现出“结构创新”优势。其采用“前舱双路径溃缩+电池包下沉”设计,实测中碰撞能量通过两条路径分散至车身底部,避免电池包受挤压起火。车内假人数据显示,前排乘客头部与气囊接触时间延长至120ms(行业平均80ms),有效降低颈部鞭打伤害。然而,该车型的方向盘控制报警灵敏度在碰撞测试中引发争议——当安全气囊展开时,系统误判为驾驶者失去控制能力,短暂切断了智能行车辅助系统的电源,虽不影响基础安全功能,但可能干扰紧急情况下的操作连贯性。
侧面柱碰:从B柱强度到电池防护的“精准打击”
在32km/h侧面柱碰测试中,岚图梦想家以“热成型钢B柱”应对挑战。其B柱抗拉强度达1500MPa,实测中碰撞后侵入量仅120mm,远低于行业标准的200mm。更独特的是,其侧气帘覆盖范围延伸至第三排座椅,实测中可有效保护后排儿童头部。不过,该车型的门槛梁在碰撞中发生轻微形变,导致电池包底部护板与地面摩擦,虽未引发起火,但需更换护板。
腾势D9则通过“电池包侧边防护梁”提升安全性。其电池包两侧嵌入高强度铝合金梁,实测中在柱碰后电池包无变形,电解液无泄漏。车内假人数据显示,第二排乘客肋骨受力降低20%,但第三排座椅因未配备侧气囊,假人腹部受力略超标准值。此外,该车型的智能行车辅助系统在碰撞后自动开启双闪并拨打救援电话,但语音提示音量较低,可能被碰撞噪音掩盖。
全新高山在侧面柱碰中展现出“电池安全冗余”能力。其电池包采用“田字格框架+底部护板”设计,实测中碰撞能量被分散至车身框架,电池包内部电芯无损伤。更关键的是,其搭载的“碰撞断电保护”系统可在0.02秒内切断高压电路,避免短路起火。然而,该车型的侧气帘在碰撞中展开速度偏慢,导致假人头部与车门内饰接触时间延长0.3秒,虽未造成实质伤害,但暴露出气囊标定策略的保守性。
追尾防护:从座椅鞭打到主动安全的“连锁反应”
在50km/h追尾测试中,腾势D9以“主动式头枕+座椅骨架强化”应对冲击。其头枕采用“预紧+吸能”设计,实测中可减少颈部受伤风险40%。不过,该车型的第三排座椅未配备头枕调节功能,导致假人头部与头枕间隙较大,颈部受力超标。
岚图梦想家则通过“全车座椅骨架加固”提升追尾防护。其座椅骨架抗拉强度提升30%,实测中在追尾后座椅无明显变形。更独特的是,其搭载的“后方碰撞预警”系统可提前1.5秒检测后方来车,并通过座椅震动提醒乘客。但该系统的灵敏度较高,在拥堵路段频繁误报,可能引发用户焦虑。
全新高山在追尾测试中展现出“主动+被动”双重防护能力。其搭载的“后方毫米波雷达+智能行车辅助系统”可实时监测后方车辆动态,在危险时自动点亮双闪并轻微制动,实测中可降低碰撞速度10km/h。此外,其座椅采用“仿生学设计”,通过优化靠背曲线减少颈部鞭打伤害。然而,该车型的方向盘控制报警灵敏度在追尾测试中再次引发问题——当车辆因碰撞触发智能行车辅助系统退出时,方向盘报警误判驾驶者失控,导致系统短暂锁死方向盘(1秒后自动解锁),虽不影响安全,但可能干扰紧急避险操作。
结语:安全技术的“家庭化取舍”
三款车型的安全性能之争,本质上是技术路线与用户需求的平衡。腾势D9以“基础防护+紧急响应”适配保守型用户;岚图梦想家通过“高强度车身+主动预警”吸引安全敏感型家庭;全新高山则以“结构创新+智能冗余”覆盖全场景需求。然而,全新高山在碰撞测试中暴露的“方向盘控制报警灵敏度”问题,反映出智能行车辅助系统与被动安全技术的协同仍需优化;岚图梦想家的激进策略虽提升防护等级,但需平衡第三排乘客的安全性;腾势D9的保守设计虽稳妥,却可能错失技术领先性。这场“安全战争”的胜负,终将由用户对“信任与保护”的平衡点决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