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的续航之谜,一夜之间变成了“大号电池”的狂欢。900公里、835公里、450公里,到处都是电池容量的炫技秀,看起来很唬人嘛。可这事儿咱仔细掰扯下,就像小时候买拖拉机玩具,例行喊口号:“这车能拉一吨!”—你是真的拉过一吨呢?还是看别人拉过一吨呢?真用起来,恐怕还不如个手推车实在。
说回“大电池”,它的风光日子确实要打住了。往前盘两年,锂价狂跌,车企排队装大电池,愣是把续航搞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拉锯战。2022年碳酸锂价格比黄金贵的时候,他们不敢动手贵得离谱;一株锂矿价格一跌到泥里,各大品牌像玩“谁是卧底”,装疯卖傻挑续航比拼。800公里、900公里,吆喝得跟十八线小明星拼粉丝团似的凶猛。但现在锂价开始回暖,居然又开始心虚了,曾经省下的电池成本,尴尬地逐渐加回来,这算盘突然算不圆了。
关键是,这事儿,其实车企干得“聪明傻瓜并存”。一边哄着消费者买续航夸张的“大储备油包”,一边倚靠价格战杀得虎虎生威。多装几块电池,续航从600公里提到800公里,消费者心里舒坦:“,你看真值钱!”殊不知,曾经划算的锂矿路,正快速变成无底坑。在这场“续航竞赛”中,多装的电池背后,是车企自己跑趴下的利润与未来。
要说车企装傻,别开玩笑,终归还是局势逼出来的。在技术角度,啥东西真酷?答案是“闪充技术”。比亚迪早早悄悄放话,说“5分钟补电400公里”不是传说。这种手艺,要真玩起来,赶紧甩掉续航噱头,转身搞快充站搞小电池是正事。为啥?因为大家说实话,既然走服务区,就心愿补点电,反背几百公斤电池回城当枷锁,只为那未必跑得完的虚增里程,不是小傻就是大呆。
厂商偷偷猜到:玩快充、小容量固态电池都比“大电池”长久耐操。插混技术也修到了逆天,更省油这几年蹭蹭进步,油电并行靠低成本吭哧吭哧跑天下。所以,之前看续航涨得快,买家”眼里有星星“买回家,谁知背亏电池大累赘通勤,还不如地铁月票实用。这种认清现实感,迟早得从消费者脑袋里拎出来。
对车企得多点郑重忠告:真的别硬磕电池比宽!大电池堆起来,不如把研发砸钱到安全性、快速补能、车控舒适度上。咱们买车的人,又不是看个“大储备包车”发乐疯,稳安心肾用得开心,才是野蛮生长的安全着陆。如果造电池的死磕“量大重量起舞”的套路不清醒,那真怕市场淘汰起品牌来,会一场比续航还快的消失赛。
那些脑袋背着电池花几百公斤冤枉“心酸的新能源用车客”,来时打气说“环保有价”,跑后才发现,电池背负背到蹲腰,环保逻辑岂能歪得掉?车子跑得长靠技术不是靠无意义堆叠续航,厂商能认识深刻点吧?否则,这样的长续航车,是面子拉到地板以后,再用市场狠狠臭长记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