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临沂有20台二手车,鸣着笛就发往非洲了。
这事儿本身不大,就是个区域性的外贸小动作,但在我这种中年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声惊雷,一个关于中国车圈内卷的终极信号。信号的内容翻译过来就一句话:不装了,摊牌了,我们选择不跟你们玩儿了。
你看新闻里那位干了十几年二手车的商户姚老板,他说得特别朴实,“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我们只管准备车源”。这话听着是不是特别岁月静好?但你得琢磨一下背后的潜台词。一个在二手车江湖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炮,为什么突然开始觉得开拓海外市场“水到渠成”了?是他突然开了天眼,还是打通了任督二脉?都不是。
真相是,国内这桌牌,已经没法玩儿了。
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存量竞争,而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道诡异仙。所有人都杀红了眼,秉持的唯一原则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新车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就敢优惠一万五送全套脚垫。那帮造车新势力更是重量级,一个个都跟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了一样,电得整个市场吱哇乱叫。
在这种背景下,你一个做二手车的,你怎么活?你的定价之锚,是新车。新车今天一个价,明天一个价,价格比渣男的心变得还快,你收回来的车,今天值十万,明天可能就值八万了。这生意做的不是买卖,是心跳,是赌命。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你再看临沂这20台车出海,你就懂了。这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商业布局,这是一次经典的“战略转进”,一次对内卷的降维打击。最好的手段不是在餐厅里打赢,是直接把餐厅爆了,然后去隔壁街开个烧烤摊。而非洲,就是那个烧烤摊。
新闻里那位来自多哥的采购商老哥,说的话术就非常有灵性。他说“亲身感受中国产品的魅力”,“体验到了‘中国质量’的卓越实力”。我听到这话,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讲道理,是二手车,还是运到非洲的二手车,谈“卓越实力”是不是有点太玄学了?这位老哥的情商,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他当然知道这些车在中国是个什么地位。这些在国内已经卷到极限的铁皮罐头,被新能源和价格战挤压得快变成压缩毛巾的燃油车,在他那儿,就是宝贝。能跑,能用,便宜,这就够了。他说的那些漂亮话,本质上是一种商业互吹,是给足了面子。潜台词是:兄弟,我知道你们家快打成一锅粥了,这些锅碗瓢盆你们不要了,正好都卖给我,我那边还缺呢。
你看,这不就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了吗?
国内的车企和经销商,负责“自爆”,用极限的价格把市场炸得稀巴烂。然后像姚老板这样的二手车商,负责在废墟里“捡垃圾”,把那些还有价值,但在国内已经失去价格坐标的“垃圾”打包分类。最后,多哥老哥这样的国际友人,负责把这些“垃圾”当成宝贝一样请回去。
这哪里是商业,这简直是物质循环,是能量守恒,是大道至简。
兰田集团说,他们现在一个月能出口900辆车,未来两年的目标是干到150亿。这个数字是真的离谱。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国内这片血海里,被逼得活不下去,想要另寻出路的人,多到超乎想象。
说起来,我前两天去加油,眼睁睁看着油价又涨了两毛,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感觉自己的钱包被人无形中抽了一鞭子。
但你以为这出海就是长久之计吗?想多了。这本质上还是在给国内的疯狂续命,用海外市场的利润空间,回来补贴国内的自爆式袭击。这是一种商业模式上的闪电战,趁着海外市场还有信息差,还有对燃油车的需求,赶紧抢时间窗口。等过几年,全世界的玩家都反应过来了,这生意就没那么好做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事儿说得跟修仙小说似的,可能有点夸张。但这帮人是真的疯了!现实往往比小说更魔幻,不是吗?
因为我真的经历过那个燃油车为王的时代,那个时候买车卖车,大家讲的是保值率,是品牌,是三大件。现在呢?现在讲的是“你还有没有呼吸”。活着,就是唯一的KPI。
所以,二手车出海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不是赚了多少钱,不是开拓了什么新市场,甚至不是帮国家赚了多少外汇。
而是告诉所有还在国内血拼的同行一个朴素的道理:桌子是可以掀的,地球是圆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实在不行,就去霍霍别人。
就问你怕不怕?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