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被人称为“汽车狂人”,从一穷二白开始创业,到成立吉利汽车集团,李书福从农村放牛娃走到世界汽车行业数一数二的人物。
这个浙江台州起家的商人,身上具有浙商吃苦耐劳,胆大敢干的品质,这也是李书福能够将事业做大做强的原因,伴随新时代汽车发展新观念,李书福的经营理念又开始变化。
一: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全面经济建设开始启动,才刚刚20岁的李书福,见许多邻居和同乡出门赚钱,那时的浙江人大多数会选择到外地承包服务业,开个小店自主营业。
李书福告诉父亲他也想创业,父亲便给了他120元钱,交待李书福拿去创业吧,李书福很快买了一台照相机,蹬着一辆自行车,走街串巷给别人照相,在当时这算是一份自由职业。
半年后李书福赚了1000多元,在那个年代算很多钱了,李书福放弃了给人移动照相,在家旁边开了一家照相馆,由于他心思细腻,注重服务,照相馆生意不错。
但是,李书福并不满足,有一次他从冲洗胶片中获得启发,如果自己能从废水中提炼金属,那样赚钱肯定比开照相馆来得多。
1984年,李书福关闭了照相馆,进了台州一家冰箱零部件生产厂工作,在这里工作几年之后,李书福有了一点钱,他随即开了一家冰箱生产厂。
1989年,李书福生产的北极花冰箱销量位居浙江省前列,在全国同行业中也是佼佼者,27岁的李书福那时已经身价过千万。
谁知国家对电冰箱生产进行管制,李书福不得不放弃企业经营,怀揣着创业梦来到深圳上大学,进修期间,李书福发现深圳出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他预感到未来在国内会很有市场。
对装修还半懂不懂的李书福,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将这种装修材料引进台州,绝对可以大赚,于是,李书福联合自家几个兄弟在台州设厂,专门生产这种装修材料,开始卖。
果然当地买家甚多,李书福又赚了一笔,生产装修材料赚了一笔钱,让李书福开始狂起来,觉得房地产他也可以赚大钱,于是,李书福带着一笔钱远走海南,投资新兴房地产。
但是,现实很冷酷无情,李书福在海南投资房地产赔的血本无归,孑然一生的他,又回到一穷二白,灰溜溜离开海南回到浙江台州老家。
回到台州老家,李书福沉默一段时间后,离开家来到街道上散心,偶然发现台州有很多摩托车制造小厂与零部件生产商,台州市政府还组织创业者一起参观一家摩托车厂。
李书福突然醒悟,要办厂创业,哪里也比不上家乡,比不过台州,其他地方有种种限制,地方领导观念落后,台州在正面鼓励,这又令李书福有了创办摩托车厂的想法。
1992年,李书福创办了吉利摩托车厂,两年后,吉利开发出新一款国产踏板摩托,到了1998年吉利年产摩托35万辆,创造产值20-30亿。出口22个国家,成为国内民企4强企业。
办摩托车厂成功后,李书福决定开办汽车厂,可是当年国家不允许民企生产汽车,跟随李书福创业的兄弟也表示反对,这个风险太大了,值得去冒险码?
李书福却语出惊人,这个险值得冒,就是倾家荡产、头破血流我也要干,为此,“狂傲”的李书福不惜低声下气对国家部门请求:请给我一次失措的机会。
1998年吉利生产的第一辆车“豪情”下线,十几年后的2009年,吉利年产汽车达到33万辆,年销售额达到140亿元。
李书福也成为国人眼中的汽车狂人,面对业绩,他骄傲地说:福特、通用有一天会关门歇业,我要让中国的汽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世界汽车跑遍中国。
这么多豪言壮语,显示出李书福对中国国产汽车的信心,为了扩大规模,李书福开始了国际并购计划。
2006年吉利汽车与英国老牌的汽车锰铜公司协议,两家联合生产出租车,吉利汽车入股这家百年车企,实现英国品牌的中国制造。
收购英企,吉利又开始国外并购,他选择收购澳大利亚DSI汽车公司,李书福在不用银行贷款的情况下,迅速完成海外3亿元融资,4个月拿下这家企业。
收购DSI成功后,李书福立刻要求投产运营,收购沃尔沃之后,李书福将吉利的摊子铺到最大,成为中国国产汽车企业第一人,这时只有47岁。
李书福此刻突然语出惊人:今后中国汽车必定自主研发,不能搞合资,合资等于勾引我们的鸦片烟,人们不明白,李书福的心思又要往哪里转?
领导吉利发展,李书福素来不按规矩出牌,他认为哪里有发展,立刻调转马力开向哪里,美国媒体评论李书福,一个个性复杂的农民企业家,汽车制造商,狂傲又复杂。
这算是一种变相肯定吧,李书福认为,想要持久将吉利做大做强,还必须培养人才,他不要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他说那样的人才不适合吉利,他要自己办大学。
2005年,李书福将教育投资的目光投向海南,创办了三亚学院,1012年,又在湖南创办了吉利汽车技术学院,目前李书福创办了8所高校,为社会尤其汽车行业累计培养人才15万人。
其中北京吉利学院成立19年来,有2000多名校友成为中国大型企业高管,很多人更是成为吉利集团控股公司的员工,北京吉利学院为中国汽车制造输送与培养了大批紧缺人才。
在李书福的老家浙江,他创办多所高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全日制大学,这些大学累计为汽车行业输送人才23000多人,许多人已经成为汽车企业骨干。
李书福说,自己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最初建厂,原本划分出三块地皮,一块准备办学、一块用于开发产品、还有一块李书福想开发成老师、学校的生活用地。
吉利最初就是这样的设置的,但是,作为一个没啥文化的农民企业家,李书福说他办大学之路充满艰辛,首先是申请经过艰难,那时中国私立大学屈指可数,李书福坚持办学。
他说教育不能着急,不能功力,必须做长远规划,李书福认为应用人才和职业人才必须都得重视,吉利需要研究性人才,也需要应用型人才,这并不矛盾。
但是,李书福认为在这方便,中国必须向国际学习,毕竟中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在人才设置、定位、培养上必须借鉴国际经验。
他聘请担任过日本丰田、马自达等企业管理层的藤冈博思担任吉利汽车湘潭基地高管,据悉,在湖南吉利集团来自国际知名企业管理层的高级工程师有多人。
李书福在2019年北京吉利大学的开学典礼上讲话说:吉利办教育有一种责任,还有一种情怀,我们办教育要因地制宜,为汽车行业发展输送人才,国产汽车的出路就是人才的强弱。
在汽车制造上时常“口出狂言”的李书福,在办学上却表现的稳扎稳打,不急不躁,他没有着急选择扩展吉利教育,而是践行理念中不断摸索,为了吉利也为李书福自己。
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后,世界能源概念迎来大变革,低碳、环保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概念,新动力,为此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
2024年3月,中国汽车行业几大巨头在两会上围绕未来汽车发展模式畅所欲言,飞行车、汽车芯片等将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新领域,李书福则提交了汽车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提案。
李书福说,目前中国大环境在倡导低碳减排,可是国内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在企业层面与产品层面的碳排放核算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摸索过程。
首先是碳排放数据来源很广,可是标准却不统一,如果想要在短期内做到国际互认是有难度的,为此,李书福建议在我国汽车行业建立一套统一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由此推动国内汽车产品碳足迹国际认证。应该说,李书福的建议很有战略眼光,不过在外界看来,这样的发言风格似乎不像昔日的汽车狂人李书福,他过去动辄就是各种期许,各种目标。
如今在两会,其他汽车企业老板都在大谈未来发展,李书福反倒谈起很少人关注的汽车行业产品的碳足迹问题,李书福发言的角度让他显得格外谨慎。
难道,这个汽车狂人李书福不狂了吗?其实并非如此,李书福作为汽车行业的大佬,他知道未来汽车会迎来一场能源变革,而这比起汽车构造与样式性能的变革更吸引他。
能源的改变,意味着环境的改变,环境改变给汽车制造概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个变局面前,单纯求追汽车构造与性能有些片面,李书福要在变革中寻求更大的机会。
参考资料:
1:吉利李书福:从汽车狂人到汽车大佬.2010-03-30.中国台湾网
2:汽车狂人李书福:从“汽车梦”到“教育梦”.中国新闻网.2019-09-24
3:陈小慧.车圈大咖今年关注什么?深圳商报.2024-03-06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