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全系车型底盘离地高度盘点:马路牙子不是谁都能随便上!

开车时遇到马路牙子,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纠结:想停上去吧,又怕底盘蹭得“咔咔”响;绕路找车位吧,可能得多开几百米。这时候就能看出底盘高度的重要性了——它就像汽车的“腿长”,决定了你能不能轻松跨过马路牙子这个“门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荣威全系车型的底盘离地高度,看看哪些车能像“大长腿”一样轻松征服马路牙子,又有哪些需要“踮起脚尖”小心通过。

马路牙子也有“身高标准”

先科普个小知识:根据国家标准,马路牙子的标准高度是15厘米。这个高度对普通轿车来说是个考验,但对离地间隙高的车型来说,可能就是“抬脚即过”的小事。比如有人开着底盘高的SUV,遇到马路牙子直接“一脚油门就上”,而轿车车主只能眼巴巴地绕着走。所以选车时关注底盘高度,其实就是在给自己争取更多停车自由。

荣威家族“底盘高度排行榜”

荣威全系车型底盘离地高度盘点:马路牙子不是谁都能随便上!-有驾

荣威作为国内知名汽车品牌,旗下车型覆盖轿车、SUV、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底盘高度也各有特点。我们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来看看它们的实际表现:

1. 底盘“贴地组”(108-120mm)

荣威750以108毫米的离地间隙成为全系最低的车型,这个高度和普通轿车差不多,遇到标准马路牙子需要格外小心。紧随其后的荣威i6 MAX新能源、荣威550等车型都在114-120毫米之间,虽然比750略高,但面对15厘米的马路牙子依然需要“精准操作”,建议车主提前观察路面情况。

荣威全系车型底盘离地高度盘点:马路牙子不是谁都能随便上!-有驾

2. 城市通勤“稳妥组”(121-150mm)

这个区间聚集了荣威350、荣威RX9等车型,121-150毫米的离地间隙让它们具备了更好的通过性。比如荣威RX9的150毫米高度,已经比马路牙子高出3.5厘米,配合SUV的底盘调校,车主反馈“偶尔遇到矮台阶可以直接上,不会有刮蹭的顾虑”。一位荣威iMAX8车主分享:“接送孩子时经常要临时停靠,这个底盘高度让我省去了找车位的烦恼。”

3. 马路牙子“征服者组”(165mm以上)

荣威全系车型底盘离地高度盘点:马路牙子不是谁都能随便上!-有驾

荣威RX5 MAX和荣威RX8等车型以165-202毫米的离地间隙成为家族里的“高个子”。特别是荣威RX8,202毫米的高度相当于成年人的手掌长度,面对普通马路牙子完全是“降维打击”。有位RX5车主在论坛里晒图:“周末郊游遇到土坡,同行的轿车都绕道,我直接开上去当观景台用。”更夸张的是荣威MARVEL X,222毫米的离地间隙甚至能媲美硬派越野车,网友戏称这是“踩着高跷的电动车”。

底盘高≠能硬闯

虽然底盘高度很重要,但老司机们都知道:上下马路牙子不能光靠“身高优势”。一位经验丰富的荣威RX5车主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车上常备一个小坡度尺,遇到不确定高度的台阶就量一下。就算底盘够高,也要低速正面上,斜着上容易伤轮胎。”还有新能源车主提醒:“电动车电池组多在底盘下方,虽然荣威Ei5这类车型有120毫米的离地间隙,但还是要避免托底磕碰电池。”

荣威全系车型底盘离地高度盘点:马路牙子不是谁都能随便上!-有驾

这些设计让底盘更“聪明”

荣威车型在底盘设计上还藏着不少巧思:

- 悬挂系统:像荣威RX5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既能过滤颠簸,又能保持车身稳定。有车主形容:“过减速带时像踩在弹簧床上,但遇到台阶又能撑得住。”

荣威全系车型底盘离地高度盘点:马路牙子不是谁都能随便上!-有驾

- 智能提示:部分车型配备的360度影像系统,在靠近马路牙子时会自动触发,中控大屏上实时显示轮胎与路肩的距离,新手司机也能轻松判断。

- 护板保护:新能源车型普遍加装底盘护板,荣威i6 MAX新能源的车主反馈:“有次不小心蹭到石头,护板上划痕明显,但电池组完好无损。

车主们的真实故事

荣威全系车型底盘离地高度盘点:马路牙子不是谁都能随便上!-有驾

在上海工作的张先生开着荣威i5,116毫米的离地间隙本不算突出,但他有自己的小妙招:“遇到特别高的台阶,我会找两块砖头垫着,慢慢斜着上。”而成都的荣威RX8车主李女士则更豪爽:“我们小区停车位紧张,我每天直接上20厘米的路肩,后视镜里总能看到邻居羡慕的眼神。”最有趣的是广州一位网约车司机,他开的荣威Ei5因为底盘高度适中,被乘客称赞:“你这车比出租车好,上次坐别的车过台阶,我头都撞车顶了!

选车就像挑鞋子

说到底盘高度,其实和选鞋子一个道理:高跟鞋能跨台阶但容易崴脚,平底鞋稳当却受限于“腿长”。荣威车型从108毫米到222毫米的离地间隙,就像给消费者提供了从“运动鞋”到“登山靴”的全套选择。日常通勤为主的用户,115-150毫米的车型足够应对大多数场景;喜欢自驾游或经常走非铺装路面的,建议选择165毫米以上的车型。

下次当你开着荣威经过马路牙子时,不妨先看一眼爱车的“身高数据”。记住:合适的底盘高度+正确的驾驶方式,才能既保护爱车,又拓展出行自由。毕竟,能优雅跨过障碍的,才是真正会“过日子”的老司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