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都不够卖,比亚迪为何还要出口,为了"镀金"吗?
比亚迪这两年是真的火,国内订单都排到了天边,销售热度不减,可偏偏这时候它却"不务正业",开始大举进军海外市场。
这不禁让车友们疑惑:国内市场都供不应求了,为啥还要费劲心思往国外送车?是单纯为了"镀金"提升品牌形象,还是背后另有深意?
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学姐我今天给各位车友揭秘比亚迪出口背后的战略思考,绝对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惊人的价格差:国内微利,海外暴富?
先来看个真实案例:比亚迪Atto 3(国内称元PLUS)在中国的中端版本售价约为19283美元,但在德国,这款小型SUV的售价则高达42789美元,涨幅超过120%!这不是个例。
路透社的调查发现,比亚迪在其五大出口市场(德国、巴西、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泰国)的车型定价普遍是国内的2-3倍。
比亚迪在这些市场中的Atto 3起价比中国高出81%至174%,海豚(Dolphin)的价格从39%到178%不等,海豹(Seal)的价格从30%到136%不等。
更夸张的是,比亚迪汉EV高配版在巴西卖到了75.6万人民币,在白俄罗斯卖到了70万人民币!这都是什么概念?在当地已经成为顶级豪车,只比迈巴赫、宾利、劳斯莱斯便宜点,比保时捷奔驰宝马的主流车型还贵!这波操作,真是"天塌了",让学姐我都惊呆了。
二、高价背后:绝非简单的"收割"
表面上看,比亚迪似乎在"国内微利、海外暴富",但这绝非简单的"割韭菜"。
我们需要客观分析其中的原因:
出口成本高昂:运输、关税、认证、本地化改装等成本不可低估。
A2MAC1的研究显示,欧洲版海豚比中国版多了更大的电池、更舒适的悬架和额外的传感器,考虑到这些升级以及运输和进口税,差价其实是合理的。
保护本土产业的关税壁垒:不少国家为保护本土汽车产业,对进口车征收高额关税,这也是比亚迪出口车型价格走高的重要原因。
品牌升级战略:JATO Dynamics大中华区经理Bo余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处于品牌发展阶段",他们努力摆脱廉价中国产品的耻辱,专注于建立全球声誉和保持强劲的转售价值。
符合当地市场定位:在欧洲,比亚迪的价格策略是与当地同级别产品相当或略低,同时提供更丰富的标配。
比如Atto 3在德国的顶配售价42789美元,略低于欧宝Mokka的基本款,同时配置更高。
三、三大出海动机:远不止"镀金"那么简单
深入剖析比亚迪的全球化战略,学姐发现有三大核心动机:
1. 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和溢价能力
这一点确实有"镀金"的成分。
比亚迪希望通过高端出海,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品牌的认知。
但这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提升整体品牌价值和定价权。
英国Thatcham Research的汽车主管Ben Townsend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往往难以在国内市场实现盈亏平衡或挤出少量利润,他们不想削弱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他们想赚取利润。
"
2. 分散市场风险,布局全球增长点
比亚迪2023年出口24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8%,计划今年增至40万辆。
这体现了比亚迪在全球化布局上的战略眼光 -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数十个电动汽车品牌正在进行价格战。
比亚迪的入门级海鸥电动掀背车在国内售价不到1万美元,想赚钱难上加难。
相比之下,海外市场竞争相对缓和,利润空间更大。
3. 技术实力的全球验证与突破
这是学姐认为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动机。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上有明显优势,通过了针刺测试和46吨卡车碾压测试,获得了欧洲Euro NCAP和澳大利亚ANCAP的五星安全评级。
这些国际认证和验证,不仅证明了比亚迪技术的先进性,也为未来进入更多高标准市场铺平了道路。
比亚迪不是为了"镀金",而是通过出海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
四、比亚迪的全球化优势:不只是价格便宜
比亚迪能在全球市场获得认可,靠的绝不仅仅是价格优势:
垂直整合的供应链:比亚迪几乎所有汽车零部件都在内部生产,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有效控制成本和质量。
电池技术领先: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之一,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性和性能上表现出色。
德国DW电台甚至专门制作了评测视频,聚焦刀片电池的优势。
资源优势:据硅谷电池初创公司Lyten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Keith Norman透露,过去20年来,比亚迪一直在确保进入世界各地的矿山,锁定锂和钴等关键电池矿物。
市场情报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的电池价格比欧洲低18%左右。
积累的海外经验:比亚迪此前在商用车领域已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基础,其电动大巴、电动卡车、电动叉车业务覆盖欧洲多个国家。
五、面临的挑战与质疑
当然,比亚迪的全球化之路并非坦途:
贸易壁垒问题:一些美国和欧洲汽车制造商呼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更高的关税。
比亚迪在欧洲扩张,但尚未在美国销售,在美国面临更高的关税门槛。
品牌认知度不足:尽管比亚迪在技术上有竞争力,但在全球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仍需提升。
营销能力欠缺:根据材料显示,比亚迪在营销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
例如,比亚迪汉和唐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电动车拉力赛中夺冠,但国内媒体几乎没有报道。
本土化适应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有不同的用车习惯和偏好,如何根据当地需求调整产品,也是比亚迪面临的挑战。
六、学姐观点:比亚迪出海不是"镀金",而是必然选择
总结来看,比亚迪的全球化战略绝非简单的"镀金"行为,而是基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商业角度看,海外市场提供了比国内更高的利润空间,这对于比亚迪提升整体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从技术角度看,通过国际市场验证和认可,比亚迪能够不断完善自身技术并建立全球竞争力。
从战略角度看,全球化布局有助于分散风险,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中占据有利位置。
当然,比亚迪也需要继续提升品牌形象和营销能力,加强本土化适应,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比亚迪的出海战略?认为它是单纯"镀金"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