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33周,国内汽车市场交出了一份极具冲击力的成绩单:总销量42.9万辆,环比暴涨14.4%。这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了24.4万辆,同比增长12.0%,渗透率已逼近57%。如果说前几年新能源还在试探地“敲门”,现在它已踹门而入,成为主流的堂主,燃油车只能在角落里喝凉水。不过,要说行业风向标,还是得看各家汽车品牌在这波“电动浪潮”里的浮沉起落。
比亚迪依然是新能源阵营里的“排头兵”,销量高达6.5万辆,无论王朝系列还是海洋系列,都是大军推进的核心战斗力。至于方程豹的3360辆和腾势的2230辆,可以说是点缀,也能看出市场在细分领域上的尝鲜兴趣。而仰望那几十辆的成绩,就像高端品牌里恰到好处的华丽装饰,不着急,却也不甘寂寞。
特斯拉的稳定让人有点不安,1.4万辆左右的成绩,几乎靠Model Y一己之力稳住大局,成为市场上最顽固的“单一传奇”。Model 3虽然卖出5200辆,但相比于Model Y来说,已经走到了“配角”台词多的阶段。美式电动车依旧是高悬的天花板,只是似乎怕碰到国产车的角斗场。
理想汽车的表现却有点“高开低走”的味道,L6卖出2600辆还算兜底,而L7、L8、L9逐步降温,各自徘徊在500-1000辆之间,好像在举行一场温和的家庭聚会。至于高端旗舰MEGA,只有640辆,只能满足部分消费者的“诗与远方”。
蔚来依然在7000+的水平线蹚水。蔚来品牌本身贡献2500辆,乐道品牌却以3790辆的成绩“逆流而上”,萤火虫车型也完成了880辆的小目标。蔚来正在“多线作战”,试图撑大品牌半径,找出新的增长点。只不过,新能源的海洋里,谁能先游出浪尖,谁就多一分安全感。
小鹏虽然总销量还没突破天花板,但单兵作战能力不容忽视。M03以3600辆领跑,G6和G7分别拿下960与1560辆;P7+系列也有1200辆实力助阵。这个品牌的打法,像是把所有可能的棋子都摆上了棋盘,随时准备对行业来一记“反杀”。
至于小米,似乎正在上演经典的“手机战争搬家再造”。YU7和SU7各出3600辆,总数超过7000。这个成绩让人明白,有流量、有生态、有用户,就能在汽车战场杀出一条血路。雷军大约在办公室里笑得像只狐狸,因为电动汽车的未来,正在他的“第三空间”里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零跑这次爆发也不容小觑,整体突破万辆大关。C16和C10均在2000辆以上,B01、B10两款新车合力超过了3000辆。零跑的策略很清楚,用“多点开花”制造新的触点,既要广度,也要速度,像半夜投放小龙虾一样,在细分市场布局得密不透风。
把目光放到鸿蒙智行阵营,问界系列本周合计7700辆,其中M8一马当先,贡献了3860辆。“家族式”销售成为鸿蒙智行的底层逻辑,M9守住2000辆的大门,其他几款车型,则还处于市场探索阶段。享界S9有590辆的小幅探索,智界、尊界还在“蓄势待发”。
极氪算是“精简路线”的代表,合计约3254辆,其中7X独挑1320辆大梁。岚图、阿维塔则分别稳在2300和2000辆之上,继续扮演新能源市场的支撑角色。大多数品牌都不再偏安一隅,反而在细分市场布局出了自己的“朋友圈”。
短短一周,新能源车就霸占了销售榜的大半江山。各家企业你方唱罢我登场,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周赛”。燃油老将们的节奏越来越慢,只能靠“保守阵地”度日。新能源渗透率每周提升1个百分点,一切都在迅速变化,还来不及感叹,就被下一个数据刷新了认知。
问题来了——在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常态后,谁能在这场疾速变局中笑到最后?看销量数字,表面红火,但在持续上涨的曲线下面,是品牌实力、战略定力、渠道支持与用户粘性的大考期。每家企业都希望成为独角兽,但市场从不相信眼泪,也不会给“躺平者”温柔抚慰。
或许下周销量榜又有新翻天?市场教会我们的一点是:千万别随便相信恒定的旧秩序。就算燃油车一时还有余温,新能源已经在路上等着把他们送进历史博物馆。不知你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汽车工业的“电动时代”已经不讲情面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