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靠什么让吉利上规模?

李书福靠什么让吉利上规模?-有驾

吉利控股集团销量规模仅次于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如果剔除合资品牌,吉利汽车已经是中国车企二号位。

吉利靠什么上了位?

谁是价格屠夫

目前,中国新能源月销量最高的车型不是比亚迪而是吉利星愿;燃油车月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不是长城也不是奇瑞,而是星越L。吉利最近的攻势有多猛,可见一斑。

今年1-4月,吉利汽车集团销量93.8万辆,同比增长49%。其中新能源46万辆,同比增长56%,燃油车47.8万辆,同比增长43%;出口11.4万辆,同比下滑10%;国内82.4万辆,同比增长6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吉利的发力点明显转向国内,而且新能源和燃油车都呈现高增长态势。

吉利汽车集团1-4月新能源增长主要来自银河品牌爆发。31万辆的增量,银河贡献了25万辆。此外还包括吉利品牌下面的微型车熊猫,为公司增量贡献了2.5万辆。

去年以来的以旧换新和汽车报废补贴政策,对于新能源的倾斜,让非刚性换车的需求在微型纯电领域集中释放,也成就了这一细分领域的持续高增长。熊猫比同类的五菱宏光MINIEV便宜1万元以上的价格,让其竞争力大增。熊猫在新能源车型月销量排名已从去年12月份的第74名,上升到今年4月份的第9名。

银河品牌的销量主要集中在星愿、星舰7EM- i、银河E5三款车上。后发至人,以更极致的性价比让主要竞争对手短时间内调整不过来是银河品牌突围的关键。但事实上,除星愿外,星舰7EM- i、银河E5已经出现增长乏力态势。星舰7EM- i从今年1月份的销量超2万辆跌至目前的1.1万辆,而银河E5从去年11月的近1.9万辆跌至目前的1万辆以下。在比亚迪推出辅助驾驶平权以及其它竞争对手新产品不断涌现后,银河靠简单的配置和价格的组合演化已经很难维持可持续的高增长。

吉利燃油车同样以极致性价比胜出。在中国燃油车市场销量前三,2845毫米轴距的大块头星越L位列“娇小”的轩逸和朗逸之间显得格外突兀。其全系搭载2.0T发动机,成交价13万元以内,同级最大、价格几乎是最低的极致性价比星越L让大杀四方。但其同样面临后续对手改换配置牌局后,如何巩固市场地位的难题。

利润增长超200%来自其他收入

吉利极致的卷,又有怎样的财务表现呢?

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车集团营收7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64%,销售净利率8.1%。乍一看,这组数据几乎完美。

但事实上,56.7亿元的净利润,其中包括非经常性损益在内的其他收益35.93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收益仅为4.21亿。也就是说吉利汽车集团归母净利润的增长约204%来自其它收益的增长。

尽管汽车销售不是利润来源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吉利汽车集团一季度盈利能力已经属于行业佼佼者,后续随着集团整合深入,盈利也有望进一步改善。

整个吉利控股集团,除极星、Smart、路特斯等几个品牌外,其它正在重回一个吉利。整合就有1加1大于等于2也有小于2的可能。极氪回归吉利并非在上升势头,后续几个品牌重新定位区分后,如何扭转个别品牌和板块增长颓势,特别是海外市场已经出现两位数负增长的情况下,仅靠国内极致的卷能否让吉利汽车集团真正上有质量的规模充满重重挑战。

此外,极氪什么时候能真正完成私有化还需要合并谈判、股东大会通过等多个步骤。不久前,吉利汽车发出非约束性报价函后,极氪股价出现两位数增长。最终这场整合吉利将付出怎样的时间成本以及资金代价都还充满未知。在这些拉扯中还涉及内部员工如何调整甚至裁员等一些列复杂问题。短期内是否会出现效率下降甚至触及销量波动都还是未知数。因此并不像外界看到的那样,宣告整合后剩下的只是形势大好。

吉利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战略变阵震荡期。

吉利未来靠什么增长

今年1-4月,吉利汽车集团销量超90万辆,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将很快达300万辆的规模,而吉利控股集团将达到400万辆。

已经有了世界级汽车企业雏形的吉利,其吉利板块海外销量规模还不到40万辆。一定程度上,吉利还是靠在国内极致的卷让规模上位。就像早年的攒电脑一样,汽车产品简单的在配置和价格上做排列组合很难攒出长久的市场份额。行业把这种攒美其名曰为产品定义能力,实则还不是最底层的竞争力。

中国品牌汽车需要沉淀出更多的经典车型,都是短平快的打法、没有差异化很难走得更远。

想从资本市场突围的极氪,终究还是退了回来;在全球汽车重组并购、投融资长袖善舞的吉利,海外市场销量表现并不突出。擅长借力的李书福,最终还是在国内坚定地推动企业完成新能源转型,实现了本轮飞跃。

吉利的聚焦是市场要求使然,也是李书福多年向外求转为向内求商业逻辑转变的推动。

对于企业会产生怎样的深层次影响,也许多年以后才能真正揭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