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造车新势力们忙着在车展上炫技时,零跑汽车却悄然登上了失信名单——这个曾被资本热捧的明星企业,为何连361万债务都无力偿还?这串数字背后,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野蛮生长留下的致命暗伤。
361万债务引发的连锁反应
翻开广州市白云区法院的判决书,零跑子公司凌跑汽车拖欠的账款构成令人玩味:41.6万场地租金、271.57万购车款、44.64万违约金,这些本应是企业日常运营中最基础的支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涉案的73台车辆至今未完成过户,暴露出新势力车企在资产周转环节的严重低效。
更严峻的是,作为上市公司主体的零跑汽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这意味着361万债务已升级为影响企业征信的系统性风险。创始人朱江明被限制高消费的处罚,恰似一记警钟——当资本故事遇上现实债务,新势力的财务脆弱性显露无遗。
首汽租赁撕开的现金流伤疤
纠纷另一方首汽租赁的国资背景值得玩味。这家北京市政府实际控制的企业,在新势力扩张期曾扮演着"输血者"角色。其全资子公司广州首汽提供的购车款,本质上属于行业常见的B端采购融资。零跑连这类战略性合作伙伴的款项都出现违约,反映出其现金流管理的重大漏洞。
对比首汽租赁规范的诉讼流程:从2023年立案到2024年还款协议,再到2025年强制执行,传统企业在债权管理上展现的制度化操作,恰与零跑"拆东墙补西墙"的粗放模式形成鲜明对比。这场纠纷本质是两种商业逻辑的碰撞。
新势力车企的现金流生死劫
零跑的困境绝非个案。查阅财报可见,多数造车新势力的经营性现金流长期为负,高度依赖融资续命。当资本寒冬来临,这种模式立即遭遇挑战:2023年行业融资总额同比下降47%,但研发投入却需持续加码。零跑此次违约的购车款,正是其"以价换量"策略下的资金链裂痕。
更致命的是商业模式的先天缺陷。与传统车企通过经销商转移库存不同,新势力普遍采用直营模式,73台积压车辆的过户纠纷,正是重资产运营恶果的缩影。当交付量增速追不上烧钱速度,任何一笔小额债务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说:"破产的企业通常死在扩张的路上。"零跑这次361万的失信记录,恰似给所有新势力车企的红色警报。当行业从PPT造车转入真金白银的持久战,谁能建立健康的现金流循环,谁才能真正赢得通往未来的门票。留给玩家们调整的时间,恐怕已经不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