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的趋势我觉得越来越猛了,特别是在大量便携性和实用性上,太让人期待。刚才跑去卖场看了看,有个销售跟我说:你要真用了动力和空间,比老油车还香。我倒没立马买,要看个具体——尤其是储物空间。
我记得前几天和朋友聊起新能源车,他还挺担心续航,问我:像L60啊,5566啥的,是真的能取代油车吗?我自己也有点犹豫,毕竟这东西变化快,研发和供应链折腾都像坐云霄飞车。想到这我突然觉得,电车越来越像拼拼图,有些拼不好就暴露短板。
说到空间,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看到上次带全家自驾出游,后备箱塞到满,还是九牛二虎之力在折腾。那时候,我那台SUV,装一堆行李,孩子的球拍、父母的行李箱都能妥妥当当。而这次试新新能源车,看到它的前备箱,居然容纳了两只钓鱼袋。没想到,钓鱼这事儿,居然不用弯腰弓腰了——这感觉挺新鲜。
又想到,这210升前备箱的确少了点空间,但关键在够用。我估算了一下,95%的日常出行,那个空间都绰绰有余。你说这个能满足长短途的平衡吗?大部分时候,谁还天天钓鱼、露营或带大皮箱?但是,家长和我这种,出远门带的东西多,而且希望能装得下全家人的东西。这点,除非真是红白喜事,否则那点空间还真够用。
我曾经看过一个调研,新能源车的后备箱体积在60到150升之间变动(这段先按下不表),而且体感觉得,单纯为了空间而牺牲汽车其他性能不太明智。以前一直觉得多点空间就多点安全感,但像蔚来的这款,空间不会比传统车差太多,反倒是技术上的改良让空间利用更高效。
我得承认,放东西的位置和设计,确实很重要。你像放货细节,东西放前头和后头,哪个更顺手,我认为挺有讲究。比如钓鱼袋,放前备箱会很方便,拿取不费劲。而且,放前面还能减轻后备箱负担,减少疲惫感,除非车里空间被占光了。
对比同价车,比如某些车型的后备箱体积,只能扛几件行李。试想,一个五六百升的后备箱,装几天的行李都不成问题。而这款车可以装得下六个人的行李,不夸张。就像传统MPV一样,但又摆脱了油耗压力,让很多人觉得平替好像也可以。
我不否认,现在有不少人吐槽新能源车不靠谱,尤其是珍爱生命远离电车,因为充电桩不给力或续航焦虑。但说实话,行驶成本差不多,甚至低点。光电动的悬念在充电和基础设施,大部分人还是在拼腿——尤其是轻装上阵那一族,估算百公里油耗折算成电价大概在0.4元到0.6元(这估算少,不够精确但至少得这个水平),而且充电不用担心波动。
我想到车里那几天记,像那些日常快充,充一夜多了,大约能跑350到400公里——我个人感觉,城市通勤或周末短途,够用的(这也依赖于你的续航焦虑程度)。比我想象中,充电配套还算可以接受。可我也猜测:未来是不是路边的快充点会变成每个人都必须考虑的基础设施?
你有没有想过,放这么多空间,是不是最终会变成科技跃迁的副作用?比如车变得越来越大,空间越用越合理,实际上也会带来油耗变高的担忧。别人说新能源车要比油车省油,但我觉得未必。你的车能光靠电池跑那么远,成本还真不低,尤其报废和回收问题都还没有成熟。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就像调研里说的,新能源汽车续航提升到一定程度,反而会让人放松警惕,觉得随时都能跑,其实心里隐隐怕:万一哪天续航崩盘,心里就开始反复算剩余电量+充电站分布。
还有个疑问:Heh,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新能源的未来到底会不会变成智能+空间的王者?不然,空间和续航,哪样更实际?(这段先按下不表)倒是有人偷偷告诉我:快充是未来趋势,但还是得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光靠快充。我猜,真的要全靠快充,那这种短平快的局面,能撑几年?还是攒劲点再说。
一算成本,假设每个月充电15次,每次充满电,能跑300公里-400公里(这估算是按普通家庭用车来),这样一年的电费大概在2000元左右,油钱至少两三万(打个比喻,涨到8元一升的话,油耗油箱容量50升,5次加油不够一个月耗得快)。省下来算钱,心里就有点激动。过去还嫌麻烦,现在一飙,要麻烦的自行车还少吗?
有人会说:你不会考虑修理保养成本吧?其实比我想象中要低,电动车维修几乎只换零件,不像油车那样「发动机油、滤清器、变速箱」一堆杂七杂八。这也是我喜欢的点,但你说,这样的便利能持续多久?(这又是个大疑问)
我还记得一个修理工说:电车修一修,老婆都说:‘你就算修核心,心里也踏实。’这也倒是个反向:电车不搞死你的钱包,但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担心这个新物种。
说到放空间,有一次我遇到一个买家,他犹豫:电车也能装得多吗? GPS导航怎么回事,或者那个智能三码?这都是细节,细节决定性。每次试车,感觉车里空间感是最大的区别,那种刚刚好的感觉真难得。
但好像没人告诉我,哪天,又会在心里说服自己:够用就行。毕竟,车设计得再漂亮,如果空间不够,那实际使用就得折磨自己。
新能源车是不是自我革命的一环?会不会变成长跑中的极品还是临时的买菜车?还得看未来基础设施的成长。
我还得问问自己:如果真把210升前备箱做得够用,能不能彻底解决长途充电焦虑?还是说平淡日子里,空间、充电方便,才是王道。
在这节骨眼上,谁还会关心放哪里,用一句不太合适的话:蓄电池的容量和空间,不就像人脑和胃的关系——你得权衡哪个更重要。
嗯,真不知道未来的车会不会越来越会生活了,不再只是个代步工具,而是另一个行走的家。可我只关心一件事儿——那辆车,刚好装得下我家大狗的毛巾和我的钓鱼竿。简单,实用,就够了。
你觉得,未来哪些空间设计会成为标配呢?或者,到底电车空间锻造的底线在哪里?这样的空间盛宴,还会不会有买家愿意排队等待的那一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