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财报发布,成本暴涨,自动驾驶进度慢

再来看桌上的数字,仿佛法医桌上那份尸检报告——成本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技术创新未能为利润托底,创纪录销量难掩毛利暴击。2024年这个春天,特斯拉的财报堪称一桩“经济现场”。当外界还在为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编织未来剧本的时候,几行不太好看的数字,为这场电动车盛宴打上了浓重的暗影。

假如你是特斯拉财务负责人,看到运营支出直接按年飙升了50% ——34亿美元赫然在列,后边还挂着“关税影响”这四个字。再往下看,调整后的每股收益50美分,同比直接腰斩了三分之一,比预期少了4美分。营收表面上看还说得过去,281亿美元超预期,但赚钱的速度下降得比工程师开发新算法还快。要是你习惯了年底喝庆功酒,这回可能要多带一瓶,给情绪消毒。

美国市场的变数就像冬天里的一场冷风。有了特朗普的政策大变,关税好像那道“不可预见的伤口”,4亿美元的一刀下来,多少电池包划出个大口子。投资人自是一脸严肃:今年特斯拉股价虽然还涨了8.7%,但一到财报发布日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笑容。如果把投资者分成两类,一类对硅基未来充满理想主义,一类对现金流回报斤斤计较,那么这份财报基本是第一类熬夜,第二类移步,谁也没兴致。

马斯克依然高举“技术先驱”旗帜,电话会议上大谈自动驾驶出租车、人形机器人、AI平台。故事好听,现实嘛,像是尸检报告里划拉的那些“未来发展尚不确定”。开发周期、实际落地、钱烧到什么位置——这些问题又像法医手中的问题清单,每个环节都可能带来不愉快的答复。投资者听完电话,大概就像听完一场急诊科里的病例讨论,人人心里都是“等等再看”。

看运营细节。特斯拉这个季度从监管积分上只拿到了4.17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微跌。政策变风,监管积分生意迅速缩水——这点和某些电视里“以旧换新”的噱头有些相似,前一分钟还能套利,后一分钟变成“鸡肋”。公司自己也承认,随着政策收紧,这块收入还会继续走下坡路。不少分析师断言,汽车交付量将连续第二年下滑。这里面既有政策逆流,也有传统车企左右互搏的尴尬。

再来看看那块最有故事性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今年六月在奥斯汀发布,马斯克说年底搞到十个大都市区,还要移除绝大多数人类安全员。实际运营的数字呢,十几辆上下,跑着跑着就不见了,谁能肯定哪天被叫回车库做系统升级?旧金山那边,“拼车服务”做得有点像优步,啥都不敢自动,生怕又惹出法律纠纷。亚利桑那和内华达虽然批了测试许可,现实距离“大规模落地”还远得很——这段故事和国内某些无人配送柜台的开发进度有异曲同工,热闹是热闹,账还是要算。

特斯拉财报发布,成本暴涨,自动驾驶进度慢-有驾

当然,也不是所有数字都惨不忍睹。自由现金流接近40亿美元,远超预期的12.5亿美元。如果要在财务人会议上自嘲一下,那就是:专业选手踩坑,还是能靠现金流值班。只是现金流再多,也扛不住主营业务降温;把投资当工程,烧一把钱,没准焰火就灭。CFRA分析师的评价算是点到了本质:“对特斯拉近期和中期盈利增长轨迹充满疑问。”

此刻现场最讽刺的情节可能是,所有人都在用AI平台公司标准看特斯拉,但它的现金流和利润表现还像个传统汽车厂商。一边是利空消息,一边是市梦率和未来叙事。在法医角度看,这种结构叫“临床表现与理论不符”——表面健康,里头慢性病。

如果你问,这场“成本飙升冲击电动车热潮”还会怎么演?我的职业经验告诉我,悬疑总在下一季。技术从来不是天使,成本才是第一步“现场勘验”。政策变动、关税波动、财政激励缩水,这些变量像法医眼中难查的毒物:看不见却能致命。特斯拉强推自动驾驶业务,看起来是“创新加速”,其实是边缘试探——安全员一撤,谁为突发事故签字?拼车平台终归要交监管账。

特斯拉财报发布,成本暴涨,自动驾驶进度慢-有驾
特斯拉财报发布,成本暴涨,自动驾驶进度慢-有驾

或许有人会感叹,电动车曾经被塑造为“拯救地球的英雄”,现在却在财务表里藏了一堆暗伤。未来十年,AI能否拯救利润?人形机器人能否拯救产能?还是说,一切回归“市场与成本的死磕”?技术理想和经济现实,死亡与新生,总在最后的数据揭晓。

做这行久了,发现再绚烂的故事都要接受现实检验。特斯拉的症状,可能也是整个行业症状。你会怎么选?是继续赌未来,还是先守住今天的盈利?技术做不到万能,现金流也难自拔,只有成本看得见摸得着——想想那些缩紧预算的财务同事,多半会在下一季焦虑加班。

说到底,电动化潮流还在,未来仍有无限可能。但每一次“成本飙升”背后,都考验着管理层的应变神经。你觉得,下一个“成本现场”,特斯拉的法医怎么写?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