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12风阻系数风波:透明才是王道
前两天刷手机,突然被“阿维塔12风阻系数”这事儿刷屏了。说实话,我一开始还以为又是哪家车企整新活,结果点进去一看,好家伙,这瓜有点大。一个30万级的国产电车,被博主在天津中汽研实验室测出0.28Cd的风阻,比官方宣称的0.21Cd高了一大截。这差距都快赶上我和健身房教练的腹肌了……你敢信?直接炸锅。
那天晚上我跟几个老铁在群里闲聊,有人直接开喷:“要是真虚标,这不比二十年前燃油车强哪去?”还有人冷嘲热讽:“是不是买个贴纸写着‘低风阻’就行?”气氛一下子变得像小区业委会吵架现场。我媳妇听见也凑过来问,“你不是一直说这车牛吗?咋回事啊?”我当时脑壳嗡嗡的,只能硬着头皮说,“等官方回应吧。”
其实,说到底,咱们普通用户对这些参数也没啥感知。真有人买车的时候特意查下“Cd值”?反正我是没有。但这个事闹出来,就像吃饭吃到沙子一样,不舒服。
第二天早上刚醒,朋友圈全是法务部声明,说那个视频完全失实,还强调所有技术参数以官方发布为准。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套路熟悉!但没想到,中午阿维塔官微又发了个重磅——要安排公开,让权威机构给大家一个交代。这波操作,我得给鼓掌。现在谁还玩遮遮掩掩那套啊?
插播个小故事,上个月我们单位同事聚餐,有哥们提起自己买电动车时候特意查过各种数据,还跑去4S店拉着销售员问半天续航、能耗、空气动力学啥意思,人家销售员愣是把他讲晕。“后来想想,其实根本没人真懂那些专业词儿。”他说完大家哈哈笑,但今天回头看,那些数据背后,其实就是品牌信任感嘛。
网上争议越演越烈,有网友留言特别带劲:“别光嘴炮,要么直播测一把!”其实这种态度挺代表大众心声。有理有据才服众,你光靠公关稿压不住质疑声浪。
再插一句题外话——最近楼下超市搞促销,门口贴着“大米5块钱1斤”,进去发现结账居然9块8。我当场就懵圈了,本来打算多囤几袋,看价签立马撤退。这种感觉和看到产品宣传与实际体验落差很像。所以,不管卖什么东西,把真实透明放在第一位,总不会错。
言归正传哈。这次事件里最让我觉得靠谱的是阿维塔敢于“晒成绩单”。毕竟,现在不少厂商面对舆论都是先摆出法务震慑姿态,再悬赏抓黑公关,可真正让消费者安心的,是能不能直面问题,把过程摊开让大家看清楚。“阳光底下无新鲜事”,你有什么怕别人看的?
去年冬天我的表弟换新车,他爸妈死活不同意非合资不可。他顶着压力选了一台国产新能源,每次亲戚聚会都被拿出来调侃一次。有次高速服务区碰见老爷子问他,“网上不是说这牌子的续航水分大吗?”表弟憋红脸憋半天只挤出一句,“用起来挺好。”如果厂家肯主动公开第三方检测结果,也许这些家庭内部的小摩擦都会少很多吧……
不过站在企业角度,也理解他们难处。一旦承认数据存疑,对销量影响太大。但市场已经卷成这样,如果还想着糊弄过去,只会越来越难混。所以看到阿维塔不仅回应,而且愿意接受国家专业机构实验室排期做公开,我是真的松口气。不怕问题,就怕装没问题!
顺便八卦一下,据报道今年4月阿维塔销量破万,同比增长122%,历史新高。如果处理不好负面舆情,这种增长分分钟掉头向下。在如今白热化竞争环境里,一场关于技术参数的小争议,都可能成为品牌生死线上的临门一脚。不得不佩服他们还是有点魄力滴~
朋友小林昨天喝酒时突然冒一句:“以后选新能源,我就认谁敢敞亮地公布第三方检测报告!”虽然他说完自己都乐,但细品还是蛮现实的问题。当年他修空调被骗补剂加满罐,从此逢人必劝“不要迷信广告”。所以消费者记性可好了,一朝踩坑终身警惕。
当然啦,也有人觉得媒体和自媒体太喜欢揪住一点放大炒作。不过站用户立场想,如果每款爆款车型都有第三方独立验证环节,是不是行业整体水平都会更上一层楼?以前我们常吐槽某些发布会上动辄刷新纪录、破世界之最,可实际落地却缺乏佐证,这样久而久之连路边烧烤摊老板都学精明了——吹牛可以,但总得留张收据吧!
哦对,还有段神评必须搬出来,一个网友原话(语病保留):“再厉害的数据也扛不住群众围观测量仪器哒!别等翻车才补救,那叫亡羊补牢。” 真的笑疯我,每句话都是糙理儿!
最后总结一下哈,此次事件其实暴露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最大短板:宣传很猛但验证机制不足。而且很多厂商面对质疑时选择防守甚至躲避,却忽略只有透明才能赢回用户心里的安全感。希望以后咱们买每辆新能源,都不用猜数字真假,而是真刀真枪摆事实讲道理。不然,以后朋友圈聊天只能靠互相安慰取暖喽~
对啦,各位兄弟姐妹,你平时选电动车,会不会专门研究那些空气动力学指标啥的吗?有没有因为宣传和实际体验差异闹过乌龙或者被亲友怼过?欢迎分享你的奇葩经历或者吐槽名场面,让我们一起涨涨姿势,下回遇到类似新闻也能淡定围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