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欧洲车市,比亚迪销量超特斯拉,奇瑞也后来居上

最近,欧洲的汽车市场出了一份挺有意思的销量报告,说的是今年7月份的情况。

咱们平时聊车,总觉得欧洲是那些老牌汽车强国的主场,像是德国的大众、宝马、奔驰,法国的雷诺,一听名字就觉得实力雄厚。

但这份新出炉的数据,却告诉我们,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尤其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电动汽车领域,格局变得越来越好玩了。

7月欧洲车市,比亚迪销量超特斯拉,奇瑞也后来居上-有驾

首先,我们先看看整个欧洲车市的大环境。

7月份,欧洲地区(包括欧盟、英国这些地方)总共卖出去了超过108万辆新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9%。

这说明整个市场还是挺活跃的,买车的人不少。

在所有汽车集团里,德国大众集团还是那个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一个月就卖了超过30万辆车,销量涨了11.6%,地位稳如泰山,没人能撼动。

排在后面的,也都是我们熟悉的老面孔,比如Stellantis集团(旗下有标致、雪铁龙、Jeep等品牌)、雷诺集团、宝马集团等等,他们依然占据着榜单的前几名。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不跟以前差不多嘛,还是那些传统巨头在唱主角。

但别急,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就藏在这些大数字的背后。

这次数据里最让人吃惊的一个点,可能就是特斯拉的表现了。

在很多人印象里,特斯拉就是电动车的代名词,技术先进,造型科幻,一直是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头羊。

可是在7月份的欧洲,特斯拉的销量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只卖出了8837辆,排名一下子掉到了第27位,跟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少了整整40.2%。

这个跌幅可不小,差不多是腰斩了。

这就好比一个班里平时总是考第一的尖子生,这次月考成绩突然掉到了中下游,大家自然会好奇,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7月欧洲车市,比亚迪销量超特斯拉,奇瑞也后来居上-有驾

那么,特斯拉空出来的市场份额,被谁抢走了呢?

答案可能让很多人感到既意外又自豪。

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比亚迪汽车,在7月份的欧洲市场卖出了13503辆,这个数字不仅比去年同期暴涨了225.3%,更是实实在在地超过了特斯拉当月的销量。

一个是大涨超过两倍,一个是大跌四成,这一来一回的差距就非常明显了。

这可不是在国内市场,而是在汽车工业的发源地、竞争最激烈的欧洲。

这还不算完,另一个中国品牌奇瑞集团,当月也卖出了8925辆,虽然只比特斯拉多了几十辆,但这象征性的超越,意义同样重大。

这说明中国汽车已经有能力在别人的主场,跟曾经的行业标杆掰一掰手腕了。

当然,如果你以为只有比亚迪和奇瑞在欧洲崭露头角,那就把事情想简单了。

实际上,在欧洲市场卖得最好的中国品牌,是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MG)。

这个带着点英国血统的品牌,7月份在欧洲卖了23316辆,同比增长了13.1%。

这个销量水平,已经超过了不少欧洲本土的二线品牌,可以说是真正在欧洲站稳了脚跟。

除此之外,像零跑汽车这样的新势力,也卖出了一千八百多辆,虽然数量不多,但也代表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到全球市场的竞争中来。

7月欧洲车市,比亚迪销量超特斯拉,奇瑞也后来居上-有驾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为什么特斯拉突然卖不动了,而中国品牌却集体爆发了呢?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产品的选择更多了。

特斯拉这么多年,在欧洲主打的其实就是Model 3和Model Y这两款车。

这两款车确实很优秀,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面还是太窄了。

这就好比一家餐厅,虽然招牌菜很好吃,但吃久了总会想换换口味。

而中国车企,特别是比亚迪,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策略。

他们带到欧洲市场的,是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有小巧灵活、价格亲民的“海豚”,有设计时尚、性能出众的“海豹”,还有空间实用、适合家用的“元PLUS”(在欧洲叫Atto 3)。

这么多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的车摆在面前,欧洲的消费者自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实际需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名爵的成功也是同样的道理,它的车在欧洲以“性价比高”著称,用一个相对实惠的价格,就能买到一辆配置不错、质量可靠的电动车,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吸引力非常大。

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欧洲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能源变革。

7月欧洲车市,比亚迪销量超特斯拉,奇瑞也后来居上-有驾

从数据上看,7月份欧洲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3.6%,在所有新车里的占比已经达到了17.2%。

这意味着,现在欧洲每卖出六辆新车,就有一辆是纯电动的。

在有些国家,这个比例更加夸张,比如在挪威,纯电动车的市场份额高达97.2%,也就是说,在那里买新车,几乎就等同于买电动车。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谁能提供更好、更多、更有吸引力的电动车,谁就能抓住市场的未来。

而中国车企,恰恰在过去十几年里,在新能源领域积累了巨大的优势,我们有全世界最完善的电池供应链,有不断迭代的电驱动技术,还有让对手感到压力的快速产品开发能力。

当欧洲的传统车企还在艰难地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时,我们的企业已经带着成熟的产品,直接进入了决赛圈。

所以,7月份的这份销量报告,不仅仅是一串简单的数字。

它更像是一个风向标,预示着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虽然从总的销量来看,大众集团一个月三十多万辆的体量,依然是中国品牌需要努力追赶的目标。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代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游戏规则已经完全不同了。

过去我们总说“市场换技术”,而现在,我们是带着自己的核心技术去开拓全球市场。

中国汽车正在用实力证明,它们不再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而是智能、高效和高性价比的代表。

这场发生在欧洲大陆上的竞争,对当地的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因为更多的选择和更激烈的竞争,最终会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更实惠的价格。

而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具活力的新时代,或许已经到来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