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7公里,一个数字,却足以压垮一个品牌曾经的荣耀,撕裂消费者满怀的期待。
当你满心欢喜地提回一辆号称“品控扛打”的国产新车,却在刚过磨合期的短途跋涉中,遭遇连环故障,这种体验,简直比“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还要令人心寒。
这不,我一个朋友老李,就亲身经历了一场从“国产ADV质感飞升”到“高速抛锚”的惊魂之旅。
2025年5月,他心心念念的25款无极旷世穿越版终于落地,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抚摸着车身流线,仿佛看到了国产摩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然而,这份喜悦,在车辆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后,便如同夏日午后的骤雨,迅速瓦解。
故事的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2280公里。
一次本该轻松愉悦的高速巡航,却被一声突如其来的“咔嗒”打破了宁静。
什么声音?
是手把护杠的固定螺丝,竟然在高速的风压下,毫无征兆地脱落,顺着护栏滚落。
想象一下,双手紧握着微微晃动的车把,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那种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恐惧,足以让任何拥趸瞬间清醒。
幸好,当时车速尚可,老李凭借精湛的车技勉强稳住了车身,靠边停车,心有余悸。
这算个什么?
顶多算个小插曲?
老李当时是这么想的。
可命运的恶作剧,才刚刚开始。
仅仅47公里之后,也就是总里程2327公里时,更大的危机,像潜伏的猛兽,猛然扑来。
在城郊的一条普通公路上,正当老李准备换挡时,离合器突然变得异常“软”,几乎完全失去了响应。
车辆猛地一顿,差点儿一头栽倒。
停车检查,结果让人瞠目结舌:离合器拉线,竟然就这样,毫无预兆地断裂了!
断口处的钢丝,光滑如新,没有丝毫正常磨损的迹象。
这明摆着,不是“正常老化”,而是,质量上的硬伤!
至此,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在2327公里的里程碑前,彻底沦为了“废铁”。
抛锚在荒郊野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最后只能咬牙花了几百块,叫来拖车,狼狈地将其运回市区。
这场景,何其相似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悲剧,一个微小的质量缺陷,却足以引发一场灾难。
当故障车被拖入经销商的维修车间,迎来的,是比机械故障更令人心寒的答复:“质保只保三大件,离合器拉线这种易损件,不在保修范围内,您得自己掏钱换。”
老李当时就炸了。
他清楚地记得,提车时销售可是信誓旦旦地保证过“无极有超长质保”的。
翻出那些厚厚的保修手册,国家摩托车三包政策明确规定:整车除易损件外,质保不低于1年或1万公里。
即便离合器拉线被列为易损件,其正常使用寿命也应在4万公里或2年以上。
2000多公里就断裂,这哪里是“正常磨损”,这简直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赤裸裸的践踏!
更耐人寻味的是,老李上网一查,发现自己并非孤例。
不少车主反馈,无极车型在经历长途颠簸后,会出现螺丝松动的情况。
这与他遭遇的手把螺丝脱落,简直是如出一辙!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车的品控,是否本就存在着某种“隐形漏洞”,是不是在制造过程中,就如同“画饼充饥”,看似光鲜,实则危机四伏?
作为消费者,我们都能理解机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损耗。
但我们无法容忍的是,新车在如此短的里程内,就出现“高速掉零件”、“关键部件断裂”这种足以威胁安全的严重问题。
无极引以为傲的“5年10万公里超长质保”,在实际售后面前,却变成了“三大件之外概不负责”的挡箭牌。
他们将本应由品控疏漏导致的故障,轻描淡写地归结为“易损件损耗”。
要知道,离合器拉线可是直接关系到动力传递的关键,它的突然失效,不仅影响骑行,更潜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这哪里是“品控扛打”,这简直就是“品控漏勺”,把用户的安全,置于何地?
从提车时的满怀期待,到抛锚后的愤怒与失望,这短短2327公里的里程,老李见证的,并非国产摩托车技术的飞跃,而是品牌在品控上的敷衍,以及对售后责任的逃避。
或许在厂商眼中,这只是一个“个别案例”。
可对于被困在路上的车主而言,这却是实实在在的安全隐患,是权益被侵犯的切肤之痛。
这就像“覆水难收”,一旦信任崩塌,即便品牌曾经有过再辉煌的过往,也终将因为这些“小故障”,被一点点蚕食殆尽。
现在,老李那台“伤痕累累”的25款无极旷世穿越版,还静静地停放在维修店里,更换离合器拉线的费用,还得他自己来买单。
看着账单上的数字,我仿佛能听见老李心中那句最朴素也最沉重的宣告:“再碰无极,我是狗!”
这句带着血泪的承诺,是对品牌失信的控诉,也是对自身权益的捍卫。
当一个品牌,将“三大件之外”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将用户的安全隐患视为“易损件的正常损耗”,那么,它曾经积累的所有口碑与声誉,都将在这一个个被忽视的“小故障”中,灰飞烟灭。
老李的经历,何尝不是给所有还在观望的朋友们敲响的警钟:买车,绝不能只看那光鲜的外表和所谓的“亮点”,扎实的品控和负责任的售后,才是我们消费者最需要、也最应得的保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