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

如果要问全球最科技的车企是谁?你心里的答案可能是特斯拉。如果把范围聚焦到国内,你的答案是谁呢?

今年的小鹏科技日,何小鹏给小鹏汽车设立了四个非常激进的2026年目标:

— 2026年第一季度,规模推送第二代VLA;

— 20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并开启试运营;

— 2026年底规模量产人形机器人,探索商业化场景服务;

— 2026年规模化量产交付飞行汽车——汇天陆地航母。

今年小鹏科技日的主题是“涌现”,既指AI世界的涌现,也指物理世界里,小鹏技术积累一定程度后的成果涌现。

遥望大洋彼岸的特斯拉,两家车企基于AI,在战略板块上几乎全面拉齐。如果小鹏2026年能做到如上目标,你能认可小鹏是中国最科技的汽车公司吗?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01

VLA更新至第二代,大众成为首发客户

智驾,一直是小鹏汽车的长板,不过进入2025年,在落地能力上,却没有太多惊喜,被华为甩在身后,也有被后发者理想赶超之势。

对于这个现象,在小鹏科技日上,何小鹏给出了答案。原来,小鹏一直在对两套VLA方案并行开发,一套是已经落地上车的标准版,即从视觉(Vision)到语言(Language)再到动作(Action)。

这套标准版方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从视觉到动作,需要经过两次转换。语音作为中间转译环节,成为瓶颈,并带来很高的信息损耗。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这一问题,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和蔚来自动驾驶研发首席专家任少卿均指出过,大家知道,这两家企业一直坚持的是世界模型路线。

小鹏也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小鹏一直是标准版VLA和创新版VLA,两套方案并行开发,一套用于保底,一套探索上限。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创新版VLA,即第二代VLA,去掉了语言转译的环节,以视觉为核心,像人一样学习认知世界,降低信息损耗、推理效率更高。

何小鹏介绍,这个模型既是VLA模式,也是世界模型,本质是理解-推演-生成,从而做出最佳答案。

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小鹏汽车也加入了世界模型阵营。

决定切换到第二代VLA,是因为经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出现了智能涌现的时刻,背后的历程也是相当煎熬。

何小鹏介绍,为了训练VLA,烧了20多亿的训练费用,一直到今年二季度,终于在偶然一个版本上看到了希望。

小鹏给系统喂了1亿clips训练数据,采用阿里云3万卡云端算力资源,720亿参数基座大模型,每五天全链路迭代一次。明年的训练量,预计要提升到5-10万张卡。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同时,小鹏自研芯片也是第二代VLA能落地的核心。

为了实现第二代VLA量产上车,小鹏汽车针对图灵AI芯片重新开发了针对性的编译器和软件栈。

得益于「芯片 - 算子 - 模型」全链路优化,小鹏汽车最终做到了在2250TOPS的Ultra版车型上,搭载数十亿级参数规模的第二代VLA,而行业普遍车端模型参数量仅为千万级规模。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何小鹏介绍,基于第二代VLA,小鹏汽车即将发布「小路NGP」功能,显著提升复杂小路与混行环境下的智驾表现,复杂小路的平均接管里程(MPI)提升了13倍。

同时,小鹏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将进行技术开源,大众会成为第二代VLA的首发客户。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小鹏自己车型上车节奏是2025年11、12月小规模体验,2026年Ultra用户推送。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02

2026年推出3款Robotaxi车型,开启试运营

第二代VLA不但能提升量产车智驾能力上限,也能一套模型赋能Robotaxi、机器人、飞行汽车。

小鹏汽车最早在2021年的时候,就曾宣布要做Robotaxi业务,但一直不温不火,没有很多实质性进展。

这次小鹏看起来是要动真格了,一口气宣布要在20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Robotaxi车型将面向L4级智驾设计,采用两套硬件互为冗余,最大程度地确保行驶安全。

同时,Robotaxi将搭载四颗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算力达到3000TOPS,2250TOPS运算算力+750TOPS冗余。

虽然同样搭载第二代VLA,但是训练风格会与量产车有所不同,会注重极致安全和零接管体验,让乘坐体验更加舒适丝滑,支持快速泛化学习,支持全球部署和运营。

小鹏Robotaxi也将联动VLM,搭载车外交互体系,让用户不上车,也能和车进行交流。

小鹏Robotaxi将在2026年开启试运营。

对于未来无人驾驶的发展方向,小鹏汽车还提出了全新的构想:一种是全共享模式的无人驾驶汽车(Robotaxi),另一种是私享模式即有人开的L4级体验汽车。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在这一构想上,2026年小鹏汽车将同步推出全新智驾版本「Robo」,与Robotaxi同源,拥有相同的硬件配置、安全冗余和智驾能力,配备2套智驾模式。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在Robotaxi业务上,小鹏也秉持开放态度,表示将与全球伙伴共建生态,第一家合作伙伴是高德。双方将建立全球化合作,小鹏Robotaxi会接入高德平台。

高德不仅有地图业务,也是最大的网约车聚合平台,两家合作算是技术与运营互补,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值得关注。

03

人形机器人更像人,2026年规模量产

如果要说比智能汽车更热的赛道,那无疑是机器人了。

小鹏汽车在机器人赛道摸索了七年,最新的思考是,机器人要更像人才有商业前景,因为只有像人才更容易获取学习数据、更易于泛化、更易于商用。

因此小鹏全新一代IRON,目标就是要做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从现场展示的人形机器人来看,它拥有仿人的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

全身拥有82个自由度,头部采用3D曲面显示,最新一代灵巧手,采用行业最小的谐波关节,单手实现22个自由度。

增加脚尖被动自由度,步伐轻盈,可以实现猫步行走。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重量降低30%,电量提升了30%。还搭载3颗图灵AI芯片,总算力达到2250TOPS。

软件算法层面,搭载物理世界大模型:VLT(大脑)+VLA(小脑)+VLM(交互)高阶大小脑能力组合。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何小鹏介绍,目前量产高阶机器人的难度相当于软件硬件都不成熟阶段的Robotaxi。小鹏的机器人业务有10个研发团队,20个部门协同,整体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

小鹏的目标是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比较脆弱,也比较贵,干脏活累活还不太适合。何小鹏认为,目前合适的商业化场景主要是导购、导览、导寻等领域。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宝钢将成为小鹏机器人IRON项目的生态合作伙伴,小鹏IRON将入驻宝钢,在巡检等复杂的工业领域探索应用场景并迭代进化。

04

新飞行汽车亮相,陆地航母2026年规模量产

在新能源汽车之后,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中国又一万亿级新兴产业。

小鹏汇天面向低空出行推出了两套飞行体系,分别是面向个人低空飞行的陆地航母和面向多人低空出行的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此次科技日正式公开亮相的「A868」采用全倾转构型,在小鹏汽车鲲鹏超级增程架构基础上,采用自研航空级混电内核,预计将实现500km长航程,最高航速预计可达360公里/小时,6人座舱设计服务商务出行需求。

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提出最激进的2026年目标-有驾
图片

目前,「A868」正式进入飞行验证的关键阶段。

汇天的另一款产品陆地航母已正式进入量产前夜,目前全球订单累计突破7000 台。

值得关注的是,陆地航母颠覆传统飞行器操作逻辑,行业首发智能飞行座舱和全球首创“四轴合一”单杆操纵,让新手通过培训也能轻松上手。

在安全方面,其采用全域安全冗余设计,涵盖动力推进、动力能源、高低压供电、飞控导航、飞行操控、总线通信等关键系统,并创新采用六轴六桨双涵道构型,即便对桨失效仍可安全着陆。

量产方面,汇天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已于11月3日试产并顺利下线首台陆地航母飞行器。

这座工厂规划年产能一万辆,初期年产能5000辆,满产状态下,生产线每30分钟可下线一台飞行器,将加速2026年陆地航母实现大规模量产。

05

写在最后

在AI涌现的加持下,小鹏几大核心业务板块,都走向了量产关键时间点。在这个转折性的时刻,小鹏给了自己一个更合适定位,但这个定位外界听起来似乎有点抽象:

小鹏汽车的定位升级为“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看到这里,你能同意小鹏是最科技的中国汽车公司吗?小鹏和特斯拉你更看好谁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