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问世以来,宝马i3便以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革新性技术,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并对后续电动车型的设计与开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宝马i3在轻量化设计、电池系统模块化以及热管理技术等方面均展现了其独到的解决方案。
电池系统作为i3的核心部分,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升级。2016年款i3配备了33kWh的电池,相比2013年款的22kWh,电量增加了50%,同时在保持电池包体积和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升级后的i3,其续航里程达到了114英里(约183公里),总电量33度电。初始版本的电池总电量为22kWh,容量为60Ah,总电压为353V,重量控制在约235kg,展现了出色的比能表现,高达93.6Wh/kg(33度电版本更是提升至140.4Wh/kg)。
i3的电池采用了方形铝壳的NCM电芯,由三星SDI供应。每个电芯的额定电压为3.7V,工作电压范围在2.8至4.1VDC之间。这些电芯的比能超过120Wh/kg,内阻维持在大约0.5mΩ,从而确保了电池的高效与稳定。
电池包由8个模组构成,每个模组内含12个电芯,以串联方式连接。
关于电芯的详细规格,尽管宝马官方未公布94Ah电芯的具体数据,但我们可以从第三方供应商ev-power.eu处获取部分信息。
这些电芯的额定电压为3.7V,推荐的充放电电流为0.33C(相当于31A),并且具有出色的循环使用寿命,即使在80%的深度放电条件下,也能达到3200次的循环次数。
电芯的尺寸为173*125*45mm,重2kg,能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可靠的性能。其充电温度范围从0°C到60°C,放电温度范围则从-25°C到60°C。
在电连接技术方面,宝马i3采用了科士达Kostal的高压线束和超声焊技术,从而确保了电极连接的稳定性。
在热管理方面,宝马i3采用了直冷技术,使用R134a作为制冷剂。虽然具体的散热路径并未公开,但这项技术确保了电池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稳定工作。
综上所述,宝马i3的电池系统及其冷却策略无疑是其电动汽车技术的亮点之一,充分展现了宝马在可持续出行领域的承诺和创新实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