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率先定义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标准发布

中国率先定义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标准发布-有驾

5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 434-2025),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明确定义“全固态电池”,并以失重率<1%的核心指标划清其与混合固液电池的技术界限。这一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为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产品认证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科学标尺。

新标准规定,全固态电池需满足“离子传递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彻底排除液态电解质参与导电的可能性,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分界。该定义终结了此前行业内“全固态”“半固态”概念混用的乱象,为技术路线选择提供了统一依据。

判定方法采用“两步法”检测:

定性检测:破口目视无液体渗出;

定量检测: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电池失重率<1%(失重率=样品失去质量/初始质量)。

试验验证显示,该方法误差率低至0.3%,覆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主流技术路线,且测试条件(真空度-0.095~-0.1MPa)兼顾安全性与普适性。

全固态电池因能量密度超400Wh/kg、热失控风险极低等优势,被视为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然而,过去十年间,因缺乏统一标准,企业自定技术指标导致市场乱象频发部分厂商将液态电解质含量5%的电池标注为“全固态”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真伪,维权纠纷激增,并且技术研发重复投入,产业化进程受阻。

此次标准由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牵头,联合宁德时代、比亚迪等50余家产业链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制定,历时8个月完成技术攻关与验证。

企业可依据标准优化材料开发(如硫化物电解质纯度提升)、改进工艺设计(如固态界面层涂覆技术);检测机构认证效率提升50%,市场推广成本降低30%有效遏制“伪全固态”产品流通,维护消费者权益。

目前日本、欧美尚未出台同类标准。中国率先建立技术规范,为全球提供了“中国方案”硫化物固态电池国际大会(20256月苏州)将重点推广该标准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计划基于标准开展跨国技术合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表示,下一步将推动该标准向国家标准升级,并启动全固态电池安全性能、循环寿命等配套标准研制。与此同时,智能底盘、飞行汽车等前沿领域团体标准也在同步推进,以“标准+产业”双轮驱动新能源汽车技术革命。

-END电车汇2025/05/26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