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都在讨论深蓝S09,原因也很简单:这车当初可谓“高开”——大定(正式订单)数量高达21168台,让人觉得这应该是大杀四方的节奏。可眼看着8月销量数据出来了,所有人的脑子里只剩下四个字:这就没了?
咱们来算一算账,8月一共四个完整周,每周销量分别是344台、238台、241台、220台、260台,加上头几天,满打满算“千把台”。你跟那2万多的大定比,这差距,不禁让人想起当年某些互联网PPT造车画大饼的即视感。
这事我第一反应,就是想问一句:当初下单的那两万多人去哪里了?订单,留了联系方式,交了定金,就都蒸发了?车主跑一圈试驾,拍拍屁股走人?还是说厂家根本没准备好,承诺把无数订单变现,最后才发现“哎哟喂,这事儿咱干不动”?
这里面疑点重重。第一,订单到底是真是假?大定订单21168台,这种数字按理应该是“货真价实”,卖一台算一台,钱可都不是空气。但从销量数据一看,下单了,不提车?这种消费热情短平快成这样,除了新骗局,只能说是消费者有大面积的“选择性失忆”——但按常理,谁忙着几万块定金不要,把订单留那?
说难听点,是不是有些品牌玩数据游戏,先把市场情绪调起来?打出一波火爆,证明自己有投资价值、有市场前景,然后就“点到为止”,反正投资人图的是故事,谁还真管你一台台交付没交付,热度才是关键。这事想想不新鲜,连续赶项目,上头拍脑门定目标,底下只能用各种花活报数据,反正顶多“补救”,后面再说嘛。
第二,交付到底卡在哪里?厂家现在给的说法往往是:产能有限,供应商跟不上啦,新供应链磨合期啦,造车是有门槛啦,就算我是新央企,好歹也是新长安,咱不能一天造几万辆,得慢慢来。但话说回来,21168台的订单,哪怕均摊14个月,每月也要交付1500台以上。现实是什么?交付刀刀见骨,月月砍半,上个月还停在三千出头,这个月就直接跌一半。
你想想,买这么大件东西的客户,等两三个月心态还能接受,一耽误半年,你以为车主都是有慈善心,钱放厂家帮你理财的?大家不是傻子,订单都纷纷熄火,说明不是产能不给力的问题。
第三,到底是产品不给力,还是市场认可有问题?深蓝S09本来定位是大型SUV,不比小车随便卖。这个细分市场说起来有点狭窄也卷得要命,无论是理想L7、问界M9还是极氪001,哪个不比你有势头?人家新款一落地就是月销过万。深蓝S09主打高性价比大空间、多种动力,账面看得过去,但问问身边想换SUV的朋友,有几个是奔着“新央企”来的?品牌认可和口碑才是疫情后大家下单最大底气。
而且深蓝S09的爆点是“油电一体”,结果大家销售端一问,一会儿说电池选型变了,一会儿说高配排队排烂了,谁干等?再加上市场上各种大幅优惠、库存甩卖,搞得人心惶惶,消费者担心车还“没到手就降价”,订单不撤才怪。
很多车企都爱说“销量高涨,产能跟不上一时”,但交付堵成这样,别怪大家怀疑你就是PPT交车。新品牌拼的是口碑,哪有“等着等着心凉了”还不退的用户?过度彰显自己有多火,到头来就是自己打自己脸。
你说品牌方图个啥呢?这个问题其实不复杂,大定数据其实是“意向表现”,比真金白银的交付晚了半斤腌咸菜。现在的新能源市场,所有人都玩数据游戏。媒体伤口上撒盐——“XX品牌订单突破X万!”但一到销量低,一句“产能调配”就万事大吉。你仔细想想,这里边的水份真不少。新势力登场,到处都是“饥饿营销”,甚至有的厂家变着花样搞“预售锁单”,就是让你一上来觉得不买要没了,等真轮到头上,总能忽悠一部分留下来。
但是再高明的策略,也得有产品支撑。这两个月之所以深蓝S09新订单不多,旧订单也没交付多少,核心问题可能是这车的综合竞争力在同级别里有点“掉队”。你要说除了“央企场子”支撑,产品亮点被同行急速超车。新车一波带节奏,没人管你交付爽不爽,等一切落地,热度过去,就是销量慢慢见底。只求热闹一时,不管后续发展,这才是很多新能源新品牌逃不过的命运。
购车这事谁都精,谁愿意做小白鼠?预售大定只为抢个稀缺,可买了之后服务、维保、保值率、体验都得打分。对照一下,同行们除了销量还搞生态、搞服务、搞二手车,深蓝S09这盘棋明显只盯着订单量,后劲不足,一步慢步步慢。
我倒问一句,大家真在意什么?一台车最看重什么?品牌?操控?价格?体验感?其实都重要。可在一个内卷的新能源大背景,你得让人看到你家后发优势。深蓝S09可惜之处就在于,刚上市时能给足关注度,但从落地到交付,从营销到售后,都缺乏给消费者“极致确定感”的能力。数据显示销量掉头就下,官方口径永远是“正在优化”,久而久之,信任也就是纸糊的,订单也成了风一吹就散的泡沫。
真希望厂家别光想着怎么压榨预售,提高数据,营造假象,能不能先把“已售”这事落到实处?新长安、新央企不是喊口号,是真刀真枪拼市场。市场给表态,用户才给信任。要是还继续玩“订单好看,交付打折”这一套,哪天资本不买账了,消费者也会集体转身,到头来品牌就是前车之鉴。
现如今,新能源市场没人可以高枕无忧,今天数据好看,明天就被对手打回原点。大家都在讲“用户思维”,但用户的耐心已经被无数PPT骗过一遍又一遍,再也不会姚明一样抬头望星空。深蓝S09若还指望靠一波“意向订单”摆谱,那最多沾一口“品牌优越感”的光,真的没法打动现在这么理智、精明的消费者了。
市场竞争可以理解,但是闭着眼睛吹牛,迟早会翻车。数据能造势但永远代替不了交付;新口号、新故事再多,也盖不住“一出场就掉链子”的尴尬。深蓝S09这笔旧账厂家要自己还清,不然,后面就算再出更大电池版本、升级版、纪念版,也只能在“新车发售”短暂秒热里捧一会儿,终究要被用户用脚投票。
真实和靠谱才是新能源圈的硬通货,消费者不再被数据带节奏,只信自己眼睛和口碑。厂家就别再自欺欺人,订单到底去哪了,到底还差多少条街,你我心里都明白。交付能力才是最后的护城河。你说是不是这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