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发布天枢智能,底盘升级,安全体验新功能

凌晨三点,重庆两江新区。主会场灯光未泯,人群却已散尽。此刻,你可以听到服务人员推着清扫车的轮子摩擦地板的声音,比会议现场的掌声还要真实。讲坛上,投影设备还留着“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最后一页PPT,黄色光圈在“智能化”三个字下方缓慢闪烁。如果你是会场的最后一位旁观者,你大概率会像我一样——在一堆术语与参数里,开始打量一辆“会自主纠偏的车”到底是不是在演科技片,还是晒成绩单。

不过,数码和汽车圈都知道,创新发布会的规律是这样:前排媒体记者尽管来了,却大多在手机上刷着微信热搜,后排的工程师则盯着主屏幕,生怕谁又把“安全”写成“安心”,或者把“AI”喊成“智能”。我自己就是后排的那种人,对安全这事儿总是怀着一种不合时宜的“怀疑态度”,对技术表演的“没必要较真”却反而慢慢习惯了。

长安这次发布“天枢智能”,除了把智能化升级做成了集大成,还把“新央企”的火炬举得够高。对于中国品牌,智能门槛已成生死线,长安敢首次技术全球亮相,也不是没压力。说白了,“新长安·新安全”这个口号,大抵就是要告诉大家:一辆现代汽车,得像人一样有眼、脑、腿,而且这三样得一同进化,不然就成了“智障三子”。

我们看这个“天枢智能”到底有几分内涵,哪几分是宣传。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底盘升级,安全体验新功能-有驾

先说安全和辅助驾驶,长安自家开发那些视觉语言模型(VLA)、多传感器融合——术语听着很高级,但本质还是让汽车像老司机一样知道“路上啥情况”。你装了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不再靠司机两只眼“瞎蒙”,即使雨天雪地也能精确识别,减少盲区,有点像在车的周围装了N个神经元,随时“嘀咕”。系统对每一条数据认真练习,像刚进局的实习警察,靠“百万公里实车学习”,最后真正能认出哪条路藏着黑猫、哪条隧道容易堵车。

底盘技术其实是发布会最有料的部分。从“分布式电驱四轮独立控制”到“驱动、制动响应时间10毫秒”,这些数据对一般车主来说只是浮云;可对专业人士,一个“失控风险降低76%”,才是新闻。说起来等于用硬件和算法,提前把那些“可能翻车的瞬间”裁掉了——爆胎瞬间自动纠偏,湿滑路面也不怕,感觉还是挺靠谱。打个比方,以前汽车是跟着司机的情绪受制于人,现在这车像个冷静的心理咨询师,司机再崩溃,它也比你先稳住。

智能座舱,长安推了个“One Agent”架构,把以前散乱的“语音助手、导航、生态调度”做了个全链路打包。说直白点,你喊一句“我有点晕车”,座舱系统不光能明白,还能顺势调环境、调灯光、调座椅。自研AI声学系统让音响环绕不分家,PQ画质优先保护眼睛不疲劳。纳米水离子空调、高效滤芯再配森林氧气,也不差,只是吹牛过度就容易让人觉得这像个“名词堆砌局”。

有意思的是对晕车问题的工程剖析。长安用“惯导加速度控制”缓解三向晕动,听得懂的大白话就是:用复杂传感器和算法,查找你晕车最难受的那个点,然后通过某种微调方式让你少骂娘。跟医生开药一样,只不过开的是运动模式。

在底盘方面,天枢底盘系统的轮胎全状态监测和弹性波AI识别电池异常,这些功能对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实际用处挺大。既能防止爆胎自燃,还能避免电池事故带来的“焦糊气味”和新闻热搜,算是给职业从业者省了不少麻烦。我见过因电池自燃导致的现场——那不是技术官员最愿意面对的画面,闻起来比熬夜追项目还让人绝望。

另外,一键漂移和主动抗横风稳定系统,其实有点像给家轿做了“竞赛版补丁”。让你高速遇到横风还能精确控车,极端场景下也敢冲坡。专业人士再细看,“漂移一键自动”其实是个“娱乐模式”,说白了,让胆小的车主也安全体验一点“特技”,但只在厂家实验场里用,现实马路遇到女司机,可能变成“闪避模式”多开几次,还是安全为上。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底盘升级,安全体验新功能-有驾

底盘还有侧碰主动推离和沙地脱困技术。如果你遇到碰撞,座椅反向推你逃离“逼命车”,这算是把人类本能转化成机械智能。沙地脱困用脉冲动力输出——听着像在越野拉力赛,但普通用户真遇到沙地,估计还是先拍照发朋友圈再想脱困吧。这些功能的“炫酷”与实际“用处”,不像某外资厂牌的“主动报警”,至少是真的能帮你减轻事故伤害。

五年时间,长安把技术生态大会做成了这个规模。智能化的系统、数据闭环的合作,各种“朋友圈”拼图——跟华为共享数据、和腾讯搞闭环、甚至跟海尔一起整合到全场景,像是大厂用“人脉模式”抵御孤岛风险。国产汽车想出圈,一半靠真技术,另一半还得靠各家资源“互补式结盟”。这种布局很像破案现场里的“多警种联动”,不是谁一家独大,谁都怕被边缘化。

做技术的人都清楚,智能化和安全,永远是攻防战。长安发布“天枢智能”,是技术迭代没错。但放在全行业来看,你想在路上跑得快、还得跑得稳、不能出事,背后的海量数据和复杂算法远比现场PPT漂亮;发布会上说的“百万公里实驾学习”,每一个异常都需要三班倒的人盯着,才敢在量产车上冒一口气。现实中,技术不能用嘴说,更不能只让工程师自豪,落进车主手里那一刻才算真的“安全”。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底盘升级,安全体验新功能-有驾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底盘升级,安全体验新功能-有驾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底盘升级,安全体验新功能-有驾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底盘升级,安全体验新功能-有驾

至于“智能化越多,安全越好还是越复杂?”这是个比悬疑片还没答案的问题。长安把答卷递出来,算是一种示范。你说人可以相信机器,还是机器终究要靠人的操控为底线?天枢智能发布那一刻,我反倒想起一句老话——再聪明的车,一旦人性起波澜,算法也得低头。技术进步是好事,但你愿不愿把命交给它,或许才是生态大会后每个用户的最大难题。你怎么看?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底盘升级,安全体验新功能-有驾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底盘升级,安全体验新功能-有驾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