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仅卖出2.49万辆,又一造车新势力卖不动了?曾因小米被网暴

7个月仅卖出2.49万辆,又一造车新势力卖不动了?曾因小米被网暴

最近,上汽集团公布了7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上汽新能源汽车1-7月共卖出76.35万辆,同比大涨43.49%。

不过在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有一个身影显得格外落寞——智己汽车1-7月销量仅为2.49万辆,同比下滑6.25%。

要知道,智己可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造车新势力,背后站着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张江高科这样的大佬。可这样的豪华阵容,为啥还是没能在新能源车市场上站稳脚跟呢?

一、背景深厚却难成大器

2021年,智己汽车打着“智能时代出行变革的实现者”的旗号正式亮相。有上汽集团的造车基因,有阿里巴巴的科技实力,还有张江高科的产业支撑,这配置在造车新势力里绝对算得上顶级了。

智己的目标也定得挺高,直接对标蔚来,要在高端市场分一杯羹。2022年,智己推出首款车型L7,售价直接奔着40.88万元去了。虽说价格不便宜,但配置确实够丰富,什么冰箱彩电大沙发、智能驾驶功能一应俱全。

7个月仅卖出2.49万辆,又一造车新势力卖不动了?曾因小米被网暴-有驾

紧接着,智己又推出了LS9,瞄准的是蔚来ES8、ES9这样的大型SUV市场。从产品力来看,智己的车确实不差,技术含量和外观设计都能跟市面上的热门车型一较高下。

可市场反应却很冷淡。2023年,L7全年销量只有1305辆,LS7也就卖了1.4万辆。这个成绩放在造车新势力里,确实有点拿不出手。

二、发布会翻车成网络热议

智己真正“出圈”,还是因为一场发布会上的意外。2024年智己L6发布的时候,正好赶上小米SU7横空出世,抢走了不少关注度。

7个月仅卖出2.49万辆,又一造车新势力卖不动了?曾因小米被网暴-有驾

为了证明自己的性价比更高,智己直接在发布会上拿出小米SU7的参数进行对比。

本来这也算常规操作,可问题出在PPT上——智己把小米SU7 MAX的参数写错了,明明人家用的是“前后碳化硅”,结果被写成了“前IGBT后碳化硅”。

这下捅了马蜂窝。小米那边坐不住了,连发三条微博正面回怼。网友们也不买账,纷纷质疑智己的专业性。一场本来想证明实力的发布会,反倒变成了公关危机。

智己CEO刘涛在发布会上还明里暗里内涵小米汽车,这更是火上浇油。本来想蹭热度的举动,结果蹭出了一身骚。

三、销量下滑背后的市场现实

7个月仅卖出2.49万辆,又一造车新势力卖不动了?曾因小米被网暴-有驾

进入2024年,智己的日子更不好过了。今年2月份,智己销量创下历史新低,只卖出1432辆,同比暴跌43.5%。这个数字放在新能源车市场大环境向好的背景下,确实显得格外刺眼。

对比一下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表现:零跑6月份卖了4.8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小鹏业绩同比暴涨224%;华为系汽车还没正式发布就已经热度拉满。同样是造车新势力,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智己在上汽新能源板块中的贡献率也是最低的。76.35万辆的总销量里,智己只占了2.49万辆,占比连5%都不到。这对于一个承载着冲击高端市场使命的品牌来说,确实有些尴尬。

四、新车预售带来转机希望

7个月仅卖出2.49万辆,又一造车新势力卖不动了?曾因小米被网暴-有驾

不过智己也没坐以待毙。8月18日,智己发布了新一代LS6,这次CEO刘涛放话说:“我们这次是真的要把压力给到友商的油车了。”

新LS6的亮点主要在增程版本上。传统增程车的纯电续航一般就一两百公里,车主们经常吐槽“小电池”的问题。智己这次直接把纯电续航拉到了450公里,相当于把一块纯电车的电池装到了增程车上。

这个技术突破确实打动了消费者。新LS6预售开启后,半小时内小订就突破了1万台。线下门店里也有不少消费者来咨询试驾,市场反应比之前好了不少。

给大家提个醒

7个月仅卖出2.49万辆,又一造车新势力卖不动了?曾因小米被网暴-有驾

①智己的技术实力确实不差,新LS6的超级增程技术算是一个不错的创新点,值得关注。

②造车新势力竞争激烈,消费者选择越来越理性,单纯靠概念和营销已经行不通了。

③上汽与华为合作的尚界H5预售1小时订单超2.5万台,说明强强联合在当前市场更有优势。

写在最后

智己从销量低迷到新车预售破万,这个转折说明了什么?在笔者看来,新能源车市场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开始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

消费者不再为概念和噱头买单,而是更看重实际的产品力和性价比。智己LS6能够在预售阶段获得认可,说明“听劝式”造车确实有效果。

另外,上汽与华为的合作也证明了一点: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制造、科技、供应链各方面的整合,才是造好车的关键。

智己有了这个教训,相信后续会有更好的表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