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了,这个品牌的车还值得买吗?
前几天,和朋友在路边撸串,啤酒刚开瓶,他突然冒出一句:“2025年了,你说还有必要买沃尔沃吗?”我一口烤串差点没咽下去。以前这问题多半是“你觉得沃尔沃哪款好”,现在直接变成“值不值得买”了。心里那一下子有点五味杂陈,说不上来是感慨还是尴尬。
其实想想也正常,现在满大街都是新势力、自主品牌崛起得飞快,以前高高在上的合资、进口车,一夜之间都成了“要不要买”的选项之一。有网友吐槽,“以前看富豪就像看神仙,现在感觉就是隔壁老王家开的那个牌子。”这变化速度,堪比短视频换滤镜。
说到小众,其实沃尔沃一直都不是走量的角色。我大学毕业那会儿,有个同学家里搞外贸生意,全家第一辆车就是S60,那时候全班人觉得他特有品味,不跟风、不浮夸,就爱这种低调奢华带点冷淡气质。可现在大家纠结要不要买,并不是因为它太小众,而是因为自主品牌进步太快,把原本属于合资、进口的技术壁垒给打碎得稀巴烂。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以前奔驰S级才有资格吹嘘魔毯空气悬挂,现在十几万的新车也能配上;什么娱乐大屏、座椅通风加热、冰箱彩电沙发,这些配置别说百万级豪华,就连10万出头的新国产SUV都有。这么一对比,好像合资品牌手里的王牌全变成对子,没啥亮眼地方。有段时间我妈还问过,“为啥别人家的新车又能语音控制又能按摩,我们家的老轿车就只有CD机?”讲真,她的问题挺戳心窝子的。
动力总成也是关键一环,以前我们常吐槽国产发动机油耗高、小毛病多,但现在混动、电驱统统搞起来,不光省油,还开着顺溜得很。曾经那些被奉为圭臬的技术门槛,都让人踩平地板油一样踩过去,自主和合资界限越来越模糊。有网友留言:“再也没有‘只认洋货’这一说法啦。”话糙理不糙哈!
但这样是不是意味着2025年就没人需要考虑沃尔沃?恰恰相反,我倒觉得越是在这种时候,小众且坚持自我的牌子反而更显珍贵。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像小时候吃惯辣条突然有人请你喝杯北欧咖啡——虽然苦一点,但回味悠长,而且谁都仿不了那股清爽劲儿。
先聊聊审美吧。别的不敢保证,每次看到XC70或者V90停在路边,总忍不住多瞄两眼。这种素雅感,从骨子里透出来,没有浮夸线条,也没有KTV氛围灯乱闪,看久了居然很治愈。我表姐去年提了一台二手XC60,她笑称自己每天上下班仿佛置身瑞典森林,“别人都玩炫技,我偏要简简单单。”她爸当初还嫌弃颜色太素,如今天天抢着开,说坐进去安静得跟书房似的——真·低调中带拽!
安全性更不用赘述,坊间流传一句梗:坐上富豪,要x别x在我这儿(你懂)。什么丢轮保命结构啊,可溃缩方向管柱啊,还有座椅后仰下沉设计,各种黑科技听起来玄乎,其实用起来踏实极了。我记得某论坛一个哥们讲过亲身经历:高速追尾事故,他媳妇吓哭,人却屁事没有,只磕掉了一颗假牙。他发帖结尾写道:“以后谁劝我换其他牌子的SUV,我直接把体检报告甩他脸上。”
除了硬核安全,用料也是良心中的战斗机。据官方数据,为防止内饰污染物超标,他们禁用6000多种材料,比国家标准狠几十倍。不少人可能不知道,新车异味严重其实蛮影响健康,可据说这么多年下来,还真没听过哪个朋友抱怨自家富豪空调喷粉或甲醛超标。我舅舅鼻炎严重,当初选XC90就是冲着这个来的。他逢人便念叨:“鼻炎星人的福音!”
再来说座椅体验,这玩意很多人口碑两极分化。一开始坐进去确实偏硬,有点赛车桶椅意思。但长途跑下来,你会发现腰背完全不会酸痛,比起那些软塌塌的大沙发强不少。我老婆第一次陪我从上海杀回老家南京,本来担心腰疼,到最后一路唱歌根本没喊累。“果然找骨科医生设计,就是不一样!”她后来安利给闺蜜,被嘲笑中产矫情,不过事实胜于雄辩嘛。
当然啦,再好的产品也绕不开价格因素。当年某纯电SUV上市价25万结果扑街,那场面至今记忆犹新。所以最新出的XC70到底值多少银子,也是决定是否入手的重要砝码。如果定价合理,加之这些独特气质与体验,相信还是会有人愿意为它埋单。“毕竟花钱图舒服嘛!”邻居大叔如是说道,每次遛狗经过我们楼下停车场,都忍不住摸摸我的旧V40后视镜盖,然后拍拍肚皮走掉,很迷惑但莫名暖心……
市面上的同质化越来越重,大部分新能源车型三电系统千篇一律,无非拼续航拼加速拼智能助手。而审美、安全,以及一种让人安心踏实的小细节,却并非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出来,更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所以,对追求独特生活方式的人也许选择这样的小众品牌,是对自己的犒赏,也是对无趣世界的一丝倔强吧!
今晚回到家楼下,看见邻居正擦他的白色XC70,一边擦玻璃一边哼歌,还时不时蹲下一脚踹踹轮胎。他抬头冲我喊:“兄弟,下周组织自驾游,要不要一起去呼吸呼吸北欧空气?”瞬间脑补画面:四五辆北欧范儿旅行轿厢,在郊区野餐晒太阳……嗯,这才叫生活呀!各位有没有遇到类似“邻居互撩”奇葩故事?或者你的爱车有没有让你成为小区焦点人物?评论分享你的爆笑瞬间,下期盘点最离谱邻居互动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