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车赠送的礼包,哪些值得要哪些不值得要?
最近朋友小张兴冲冲地告诉我,他刚买了一辆新车,但提到赠品时却一脸无奈:“4S店送了一堆东西,结果拿回家一看,脚垫掉色、记录仪画质模糊,连送的雨伞都摇摇晃晃的……早知道就该多谈点实在的!”其实,像小张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买车时,很多消费者容易被琳琅满目的赠品迷惑,结果拿到一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其实,赠品谈判大有学问。同样是送东西,有的能帮你省下几千块,有的却只是商家清库存的套路。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买车时哪些赠品是真香,哪些看似诱人实则不值钱?学会这几招,保证你买车不花冤枉钱,赠品还能拿到手软!
---
一、这些赠品最实在,闭眼要!
1. 加油卡/充电卡:硬通货,省钱看得见
车子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喂饱它”。现在的油价、电价波动频繁,如果能争取到加油卡或充电卡,相当于直接省下一笔现金。比如一张面值500元的加油卡,实际使用中可能能加更多油(部分加油站有折扣)。朋友小李去年买车时,硬是磨到销售送了3张油卡,一年下来省了1500多元油费,逢人就夸自己“谈判小能手”。
2. 保养套餐:省心又省钱包
俗话说“买车容易养车难”,定期保养是笔不小的开销。和4S店谈赠品时,优先争取“含工时费”的保养套餐。比如“三年五次免费保养”“五年基础保养全包”,这类套餐市场价通常要几千块。注意两点:一是确认套餐是否全国通用;二是问清是否包含滤芯、机油等耗材,避免后期隐形消费。
3. 品牌贴膜:隔热防晒还能护隐私
贴膜是刚需,但千万别被“原厂膜”忽悠。很多4S店的普通膜成本不到200元,隔热效果差,用久了还起泡。建议直接要求换成大牌膜(如3M、龙膜),或者折现自己贴。同事王姐买车时成功要到了价值3000元的品牌隔热膜,夏天开车空调都不用开最大档,省电又舒适。
---
二、这些赠品“暗藏玄机”,谨慎要!
1. 原厂脚垫/后备箱垫:名字高大上,质量很拉胯
很多销售会强调“这可是原厂配件!”,但真相是:大部分所谓的原厂脚垫都是第三方代工,材质廉价、异味大,用一个月就变形。更扎心的是,这类赠品成本可能不到50元。与其将就,不如让销售折现100元,自己去电商平台买环保TPE材质的脚垫,贴合度高还耐用。
2. 普通行车记录仪:关键时刻可能掉链子
记录仪是必需品,但4S店送的大多是低端款式:画质模糊、夜间拍摄一团黑、存储容量小。朋友小陈就吃过亏——送的记录仪拍不清车牌,剐蹭后根本没法当证据。建议优先选择“高清夜视+循环录制+碰撞锁定”功能的型号,如果4S店送的不达标,直接折算成现金补贴。
3. 车载空气净化器:效果可能不如开窗
听起来很健康,但很多赠品款净化器只是“心理安慰”。滤芯薄如纸片,净化效率低,甚至会产生臭氧异味。与其要这类鸡肋,不如换成玻璃水、车载吸尘器更实在。如果对空气质量要求高,可以自己买专业级净化器,价格300元以上的产品才能真正过滤PM2.5和甲醛。
---
三、这些赠品别嫌小,关键时刻很管用!
1. 灭火器:安全无小事
虽然体积小,但关键时刻能救命。法律规定车辆必须配备灭火器,但很多车主懒得买。如果4S店主动送,一定要收下。注意检查压力表是否在绿色区域,并定期更换。
2. 收纳箱/后备箱垫:整洁度翻倍
雨天泥泞的鞋子、超市买来的生鲜,直接扔后备箱很容易弄脏内饰。一个防水收纳箱或定制后备箱垫,能让你告别“后备箱灾难现场”。网友@大熊分享:“送的折叠收纳箱超实用,露营时还能当小桌子用!”
3. 玻璃水:日常消耗品,多多益善
冬天防冻、夏天去虫胶,玻璃水消耗量极大。如果4S店愿意送,不妨多要几瓶。尤其是北方车主,冬天-25℃的防冻玻璃水市场价一瓶就要20元,囤10瓶相当于白赚200元。
---
四、终极谈判技巧:赠品也能“以旧换新”
赠品清单不满意?试试这招:“王哥,您送的脚垫我用不上,能不能换一次镀晶?”或者“记录仪我有了,折成500元现金优惠行不?”大部分销售为了促成交易都会让步。记住三个原则:
1. 先谈车价再谈赠品:价格砍到底后再要赠品,避免销售用赠品抵优惠。
2. 优先选能折现的:保养、油卡等相当于“真金白银”。
3. 质量不明就换品牌:贴膜、记录仪等要求指定品牌,并在合同写明。
---
写在最后
买车赠品就像吃自助餐——挑对才能吃回本。与其被满墙的“豪华大礼包”迷花眼,不如锁定那些能省钱、能保安全的实用赠品。记住,谈判时态度友好但立场坚定,毕竟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血汗钱。最后祝大家都能开开心心提新车,赠品拿到手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