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新车牌变得特别简单了,足不出户就能搞定。脑补一下,以前买了新车之后,得跑几趟车管所,排队拿号、填一堆表,用了一大堆材料,还得挨个窗口问流程。关键是,最后一趟得开着车亲自去查验,遇上周末或者人多的时候,能折腾大半天。可从11月1号起,这场景彻底翻篇了。
说个具体的例子吧,哈尔滨这边试点了一套新服务,叫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咋整呢?简单讲,所有和上牌有关的事——比如核查发票、缴购置税、买保险——全都实现了信息联网,直接在线办理就行,上牌业务啥的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操作,车主甚至连车管所都不用去。
就这方便劲儿,有人已经体验了。就拿高先生来说,他是一名普通车主,刚在哈尔滨买了新车,11月3日上午去车管所咨询新车上牌业务。刚到大厅工作人员就告诉他,“您买的是预查验车型,这牌照不用跑现场,直接用手机App操作就行。”一听这话,高先生还有点不踏实,毕竟没办过,觉得挺新鲜。工作人员就带着他一步步操作,他打开了“交管12123”App,上传了购车发票、个税信息等资料,又按照流程填了些个人信息,最后用手机点了提交。也就几分钟的事儿,业务就办完了。高先生当场感叹,“甭提了,真是太方便了,连车都没开出来,就把这玩意儿办好了。”
为啥高先生的业务能办得这么快?秘密其实就在车企的“预查验”。这次全国推行的新政要求,上牌环节不光是车管所自己的事儿,还要让车企和保险公司、税务等相关部门合作,通过信息联网,让数据自己跑起来,车主就不用再一次次来回跑了。现在有30多家车企已经完成了车辆信息联网,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卖出的预查验车辆,已经提前把相关信息上传给系统了。买车的时候,如果选的是这种车型,上牌流程基本全程在手机上操作就能完成。
车主的事儿简单了,背后是车管所和车企的“大动作”。哈尔滨的车辆管理所,为了推进这项改革,更是把所有业务部门的骨干汇聚起来,一边宣传新政,一边改流程、调人手,确保数字化审批能顺利上线。据说现在的公安交管网办业务已经增加到了41项,基本覆盖了车主平时能碰到的各种注册、变更事宜。最重要的是,这套系统为车企和交管部门都减轻了压力,车主跑窗口的次数和每次耗费的时间至少能减少一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新服务不仅是便民,更有产业意义。你可能没注意到,以前车辆生产、保险购买和上牌流程其实是割裂的,比如车企造完车卖出去,还得等车主自己带材料去车管所核验,要是环节出了差漏,后续流程就可能卡住。环节之间信息直接联通,整个周期缩短了不止一点。对车企来说,能快速完成车辆入户,效率高了,就能推动更多车卖出去;而对交管所来说,网办业务的普及也减少了窗口压力。整个汽车产业链的运转效率都能更高效一些。
听着挺理想是不是?但我还有个小小担心。这套信息联网系统,得保证数据真真实实对得上才行。比如买保险时填的车型和车企上传的信息是不是匹配,每一辆车的发票和税款是不是准确无误,要是哪个环节数据出了纰漏,那后续流程耽误的时间就不好说了。便民归便民,各环节配合得扎不扎实才是关键。
不过作为普通人,咱能享受个便利,也算是新政策里的好事儿。不说别的,就看高先生这次办业务的经历,我觉得,整个流程已经够得劲了。那么这可不就是一个细节化的进步么?未来一旦推行覆盖全国,咱们买车上牌时,估计都能省不少事。没有什么公式化的,反过来现在的社会服务,正在尽可能变得越来越贴心和实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