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

一场车展到底能改变什么?每次到了大河国际车展这种规模的展会,估计好多朋友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新车扎堆”、“又是各家秀肌肉”。但这回车展“新面孔”多到快溢出来了,有点意思。为什么今年的新车格外多?这么多新技术和新款,真的是我们用得上的吗?看热闹归看热闹,这些热闹之后有多少实际的东西留得下?我倒觉得,这背后藏的,是中国汽车行业那点小心思和大野心。

首先说说为啥这两年新品牌层出不穷。以前逛车展,大家脑子里跳出来的还是“合资”、“自主”这两个词。现在你瞅瞅台上,光自主里头分化出来的新品牌都快让人眼晕。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城,甚至新势力里的理想、小鹏、极氪、岚图、阿维塔、星途……一大波动作,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车企是怎么做到像下饺子一样一堆新面孔的?说到底是技术开始有自信,市场也给了机会。咱用一句大白话,叫做:中国汽车,这两年就是想把自己的路给走宽了,不再是一窝蜂护着一两个爆款,大家都在往小众细分、智能科技、个性审美上分流。这事是不是好事?老实说,大浪淘沙最后能跑多远,真没准。

再举个例子,比亚迪这波起势,已经不是单纯卖个“省油”的DM-i了,直接把海洋网、方程豹、高端仰望都往外推,海狮07、豹8、钛7这些车,名字都是想象力拉满,造型设计也越来越拉风。为啥?因为车企不是傻子,现在谁还能靠一两个爆款过日子?消费升级了,年轻人开车更看重“有没有范儿”、“智能化玩不玩得溜”,谁还满足于原地画个圈。你看新势力的理想i8、小鹏G7、岚图FREE+,哪个不是把“智能”、“科技”、“移动的家”挂嘴边,甚至有品牌都在镜头里“耍演技”,就是不谈参数只讲体验。为啥?都想把情怀和场景卖给你——可我们还真的吃这套。

可是你冷静一下想,这些花哨的新玩意儿,最后能有多少是落地的、能用得住的?你别看车展上屏幕一亮又一亮,HyperOS车机多快、卷轴仪表多有未来感、智能泊车能自己转圈圈……但你真的买走回家,开个三五年之后有多少功能还常用?说难听点,有点像手机圈,发布会永远最激动,回家发现最常用的还是微信和导航。怎么回事?咱的“刚需”没变,科技在进步是真,但“刚需”依然是耗油少、省心耐操、空间大、配置高。我分析,这就和穿衣服一样,这几年新国潮、汉服、民族风一个接一个,但最后火下去、穿到街上的,永远也就那么几套能活下来的。

说到设计审美,这届车展可见不光是技术的比拼,还是一场“国民性格”亮相秀。你像长城的山海炮、猛士M817这些硬派越野皮卡,直接就是力量与硬汉的结合;再看比亚迪、吉利的新MPV,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舒适,内饰拼高级,不输给头等舱。为啥?咱们很多家庭还是喜欢“体面又实用”,家里老人孩子都能打理。这其实也是国人购车心理的反映:我可以喜欢新设计新配置,但我更不能把家、把面子、把安全感丢下。

另外一点,技术路线的百花齐放确实看得人眼花。你说插混好,DM-i靠谱,可一转脸纯电、大电池、超快充也凶猛;混动阵营也闹腾,雷神、银河NOS、马赫、Hi4-T,一个个名字唬人,其实最后实操还是电池和发动机怎么配合省钱、耐用。厂家一边冲高讲品牌,一边又围着充电半小时续航800公里的奇迹下苦功,说明什么?咱们的城市基础设施没跟上,电还不那么敢用到底。这话明着没人说,车展上全在夸“未来”,真正敢憧憬的还得再看两年。

话又说回来,这届车展里合资老大哥们也不甘心。不过讲真,大众、丰田、别克、奥迪这些品牌,电动化的产品像bZ5、E5、L7,咋说呢?属于后来者的聪明和努力,看得出很拼,但节奏毕竟慢了点。你问为啥合资的纯电搞不出爆款?说到底,理解中国消费者不够深入,加上传统体系难以快速转型。现在刚刚有点意思,要想重获年轻人青睐,还得多学学“用得着的科技”怎么卖情怀、卖实在。

再补一句,车展“新面孔”背后,你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的创新能力起来了。每年都能看到一些新奇新怪的尝试,比如什么车载无人机、智能座舱跳舞中控屏、隐藏门把手、全域智驾……这些东西有人觉得鸡肋,但没人比咱更愿意把产品更新速度卷到极致,也没人比咱愿意把“千人千面”玩出花来。这正是中国车市和老外最大的不一样。以前我们用“进口车”的标准看自己的车,现在反而是老外在看“国产车能不能抄回去”。

说到底,一场车展热闹归热闹,我建议还是得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些“看点密集”的新车到底能打几个持久战?能从三四线城市一路卖回北上广深吗?年年升级的科技,能不能就此让日常生活真的变得省心?你以后买车,愿意信赖国产品牌和新势力,还是转头回头买合资的老字辈?你的用车痛点被谁照顾到了?是空间、油耗、动力,还是智能化、炫技感?

我的看法很明确,汽车作为一种工具,本质还是为生活服务。这届车展从众多“新面孔”能看出,厂家愿意赌创新,也在琢磨怎么占领人心。但消费者心里明白:花里胡哨的噱头、聪明的推销语,再华丽也别偏离“好用、耐用、用得起”这个根儿。车展是个舞台,你愿意登场,一定得先让人家掏得值、用得爽,别让热闹过后都是尴尬的库存和割韭菜的套路。

车展这一波新气象里,其实最值得我们普通人开心的,是——选择真多了。不再是“你只有这几个选”,而是几乎每一类人、每一个购车细分场景,都可能找到你的菜。厂商拼的就是谁能更懂你、敢卷更多。但正因为这样,咱消费者也该练练火眼金睛,别光看发布会台上“黑科技”闪瞎眼,回头还得多问一句:这玩意儿能陪你多少年?你能用得上几次?售后服务能不能跟得上?电池衰减、OTA升级钱坑这些,会不会出问题?

最后说一句,作为一个旁观多年又满怀期待的普通人,我觉得中国汽车这轮新潮刚刚开始。但热闹只是一时,靠谱才是一世。等烟花散尽,谁留下的牌子最硬、谁的用户体验最好,才是真正的王者。如果说过去汽车展览是“模仿秀”,这几年,舞台上已经站出许多鲜活的中国品牌面孔。祝愿他们别光忙着换新衣,还要修炼好内功,给中国家庭、普通老百姓造出一辆辆真正“有里有面有未来”的好车。永远比看点更重要的,是底气。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车展新面孔扎堆,国产品牌出招,智能科技能用多久-有驾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