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喜欢骑摩托车到处跑的朋友圈子里,有个事儿传得特别火,让很多人心里都痒痒的。
说的是广东有家公司,搞出来一个新专利,直接把一个能睡觉的“小房子”装在了摩托车屁股上。
这消息一出来,大伙儿都炸开锅了。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我做梦都想要的车吗?赶紧造出来卖吧!”确实,对于那些热爱摩旅,向往在路上、在野外过夜的人来说,睡觉问题一直是个不大不小的烦心事。
这个新发明,听起来就像是专门为解决这个痛点而生的。
但是,这东西真的靠谱吗?
它到底是能改变我们出行方式的“神器”,还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却不怎么好用的“新奇玩具”?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一聊。
首先,我们得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车。
从公开的专利图上能看出来,这台车的基础,用的是一款挺有名的踏板摩托车,叫本田PCX150。
这款车在城市里很常见,优点是骑着舒服、省油,样子也挺时髦。
但是,经过这家广东公司的改造,它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最显眼的就是车尾,驮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白色大箱子。
你要是不知道这是干嘛的,第一眼看过去,可能会以为是哪个外卖小哥的装备升级了,换了个超大号的保温箱。
看到这儿,肯定有人会问,这么个窄窄的箱子,怎么可能睡人呢?
难不成要把自己像卷铺盖一样卷起来塞进去?
这当然不可能。
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这个箱子是“可伸缩”的。
根据设计图的说明,当你找到一个合适的露营地点,把车停稳,支好支撑架,然后就像拉开家里的抽屉一样,把这个箱子向后一拉,它就能展开,形成一个刚好能躺下一个成年人的狭长空间。
这么一来,一个带硬壳的“移动单人床”就有了。
这个想法可以说是非常有创意了,它直接把摩托车从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了一个兼具“行”和“住”功能的迷你房车。
这个设计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你想想看,以后骑车出去玩,再也不用天黑前急急忙忙地找旅馆,也不用担心旅馆价格太贵或者卫生条件不好。
更不用在野外手忙脚乱地搭帐篷,还要担心晚上会不会下雨,或者有没有蛇虫鼠蚁来打扰。
有了这么个“藏身盒”,找个风景好的地方一停,几分钟就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能遮风挡雨的私密空间。
这种安全感和便利性,是传统帐篷没法比的。
对于那些喜欢一个人长途骑行,既渴望自由又有点缺乏安全感的朋友来说,这简直就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然而,理想很丰明,现实往往会给我们泼一盆冷水。
当我们从兴奋中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设计,就会发现一连串现实的问题。
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动力和操控。
我们前面说了,这台车的原型是PCX150,它的发动机排量是150cc,能提供的马力大概在15匹左右。
这个动力,在城市里带着一个人跑跑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现在,车尾要加上一个几十公斤重的“房箱”,再加上骑车的人、行李、汽油和水,整车的重量很可能要超过250公斤,甚至接近300公斤。
这就好比让一个普通人去背一个专业登山运动员的全部装备,实在是太勉强了。
在平路上跑可能还行,速度慢一点就是了。
可一旦遇到连续的上坡路,尤其是在像川藏线那种海拔高、空气稀薄的地方,发动机的动力本来就会下降,到时候你可能只能听到发动机在声嘶力竭地吼叫,车速却怎么也上不去,那种无力感会非常折磨人。
动力不足还只是其一,更关键的是安全问题。
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一个物体的重心越高,它就越不稳定。
这个“房箱”正好装在车尾的高处,把整台车的重心一下子抬高了很多。
这就意味着,你在过弯的时候会感觉车身特别晃,不敢像平时一样压低车身,生怕一不小心就连人带车摔出去。
如果在一些高架桥或者山口地带,突然来一阵横风,整台车都可能被吹得偏离路线,非常危险。
摩托车之所以好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灵活性和驾驶乐趣,但装上这么个大箱子之后,这些乐趣可能会大打折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时时刻刻都需要紧绷神经的紧张感。
这样一来,长途旅行的疲劳感会大大增加,到底是享受自由还是花钱买罪受,就不好说了。
除了动力和操控这两个核心问题,还有很多细节也让人担心。
比如,那个可以伸缩的结构,用久了会不会松动?
连接处的密封做得好不好,下大雨的时候会不会漏水?
还有,万一不小心倒车了,这个看起来挺精密的“房箱”会不会摔坏?
维修起来方不方便,价格贵不贵?
最后,也是大家最关心的,这样一台经过改装的车,最终要卖多少钱?
这些问题,在专利图里都找不到答案,但它们每一个都直接关系到这台车到底好不好用,值不值得买。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说,国外不是有那种摩托车拖着的小房车吗?
看起来很不错,为什么我们不学学人家?
确实,在国外,特别是美国,摩托车拖挂一个小型拖车是合法的,而且已经有很成熟的产品了。
比如有一款叫Moby1的拖车,做得非常精致,像个小水滴,重量也不算太重,里面能睡人,后面掀开还是个小厨房,功能很强大。
但问题在于,我们国家的交通法规和国外不一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里写得很清楚,摩托车后面是不准牵引挂车的。
这一条规定,就直接把“拖挂房车”这条路给堵死了。
所以,回过头来再看广东这家公司的设计,你就能理解他们的用心了。
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拖车更好,而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努力去寻找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既然法规不允许“拖”,那我就把它“背”在身上。
这种一体化的设计,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是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用智慧和技术去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去嘲笑它看起来可能有点笨重或者不协调,反而应该为这种敢于探索和变通的精神点个赞。
总的来说,这台“伸缩盒踏板车”目前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颗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而不是一棵已经长成的参天大树。
它向整个行业和所有摩旅爱好者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告诉我们摩托车和露营可以结合得更加紧密。
但就目前这个基于150cc踏板车的方案来看,它可能更适合作为一款新奇的“大玩具”,或者在城市周边的露营地进行短途体验。
要想让它真正成为能够陪伴我们穿越大好河山的可靠伙伴,恐怕还需要进行重要的升级和改进。
最起码,要把车辆平台换成排量更大、车架更扎实的车型,比如250cc甚至500cc级别的拉力车或巡航车,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稳定性来承载这份“家的重量”。
同时,在结构设计上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想办法把重心降下来。
否则,真要是骑着它上了高原,在寒冷的夜晚,外面刮着大风,自己又有点高原反应,蜷缩在这么一个狭小的“火柴盒”里,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那种滋味可不好受。
对于真正热爱长途摩旅的人来说,在更成熟的产品出现之前,一套质量过硬的帐篷、睡袋和防潮垫,依然是当下最稳妥、最经济的选择。
全部评论 (0)